護膚保養必懂:6 種常見皮膚檢測-依據原理 @MSMF 知識PART

護膚保養品有沒有效?常見的 6 項皮膚檢測指標:

1.含水量、2.TEWL、3.皮脂分泌量、4.皮膚pH值、5.外觀(膚色/紋路)、6.彈性...

1. 皮膚含水量:

利用皮膚電生理特性會隨水分含量增減而變化的關係,透過量測皮膚電生理參數(導電性、電阻抗、電容),間接推估皮膚角質層含水量。
測量導電性,是基於水分含有電解質,能導電──所以表皮含水量越高,導電性越好。
而測量電容,是因為水的介電常數(~81)比其他物質的(<7)高,反應出的皮膚電容變化相當大──測得電容越高,表示皮膚角質層含水量越高。

   
另外,利用水分子能吸收紅外線原理,透過FTIR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分析,可直接判讀皮膚的水含量──而且不只能檢測到角質層的水分,藉由調整光波長至近紅外光,能探測到表皮深處及真皮層的水分含量。



2. 經皮水分散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

利用具有溫度與相對濕度感應器的特殊探頭,檢測皮膚表面的蒸氣壓梯度,換算求出「經皮水分散失量」──此數值越高,代表角質層保水能力越差,屏障功能越弱。


3. 皮脂分泌量:

利用特殊消光膠帶,吸收人體皮膚上的油脂後,就會變透明的特性──皮脂吸收的越多,透明度越高──就能以光度計分析它的透光度變化,來定量皮膚上的皮脂分泌量。


 

4. 皮膚酸鹼度(pH值):    

通常利用玻璃電極半透薄膜能供外部[H+]氫離子通過,改變玻璃電極內的[H+]濃度,進而產生與參考電極之間的不同電位差,來回推所測目標的pH值。


 

5. 皮膚外觀(紋路/毛孔/膚色/黑斑):

利用皮膚對光線的反射或吸收狀況來測量──通常依測試目標,轉換不同波長之光線,例如:白光→ 皮膚紋路、皺紋和毛孔;UV光→ 黑色素;紅光→皮膚血管狀況,敏感肌膚泛紅情形。


 

6. 皮膚彈性(回復力):

利用探頭──製造負壓吸引皮膚形變;取消負壓,使皮膚復原──來測量皮膚的彈性(回復力)。


皮膚檢測的好處

這些檢測的項目,或許只能反應當下的皮膚狀況──但好處是:透過客觀的儀器檢測,與長期性的數據比對,能更真實了解自身的皮膚狀況,然後再來選擇較適合自己膚質的保養品,使自己的護膚保養更具功效,更有CP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