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8的文章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瞬白素顏霜】幫你每天多睡10分鐘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瞬白素顏霜 (配方成本 0.97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Instant Whitening Cream ●幫你每天多睡10分鐘                                                ●適合對象:1.多數時間待在「室內」(不會爆汗)                        2.怕麻煩、想偷懶(程序越簡單越好) ●出門前:一瓶搞定,立即嫩白                                  回家後:清潔簡單(省事)                                         【配方組成與思路】  ●主體採「凝膠霜(Gel-Cream)」配方結構 https://youtu.be/PnDx2nTA6EE     屬「水包油(O/W)-劑型」所以防水性不強,但也因此容易清潔,使用一般潔顏產品即可清理乾淨。  ●素顏霜能讓膚色立即變白,來自「二氧化鈦」與「氧化鋅」的修飾效果    其中「氧化鋅」兼具收斂作用,吸附油脂和水分,在此略為幫助肌膚維持乾爽。 ●活性成分:除了B3、B5、維生素E及乳油木果油外    還添加傳明酸,提供肌膚美白訴求。    相較於:維生素C類 、熊果素......等美白劑,傳明酸對「光、熱」的耐受性更佳,適合白天美白保養使用。 PS或許你感興趣→《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如何設計"美白"配方? @MSMF 知識PART 》  PPS.完整配方/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P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

為何有些人:炸雞/飲料/甜點...吃不停──卻從不冒痘痘? @MSMF 知識PART

圖片
大型雙胞胎研究:痘痘肌膚,發生痤瘡原因──遺傳因素佔81%,其他外在(環境/飲食/化妝品...)因素只占到19%... 痘痘,正式學名為「痤瘡(acne)」,是皮膚毛囊或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症疾病。 其中俗稱「粉刺」正式名為「粉刺性痤瘡(Comedonal Acne)」──是「非發炎性痤瘡」; 而「痘痘」則屬於「發炎性痤瘡(Inflammatory Acne)」。 因為青春期,皮脂腺受性賀爾蒙影響(大量分泌皮脂),容易導致毛孔阻塞,演變成粉刺/痘痘-問題──所以才稱「青春痘」。 但是,若仔細觀察:    - 有不少成人,明明已過青春期──卻仍滿臉痘痘冒不停。    - 也有部分人群,明明經常大吃特吃油炸食物、攝取高糖飲料與零食──卻依舊皮膚平滑,無痘痘。 WHY? 藉由調查「458對-同卵雙胞胎」與「1099對-異卵雙胞胎」,平均年齡落在46歲的成人女性(18~79歲),其皮膚(痤瘡)狀況。 Bataille等研究團隊發現: *痘痘肌膚發生痤瘡原因──遺傳因素佔81%,其他外在(環境/飲食/化妝品...)因素只占到19%。 (參→ The Influence of Genetic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ne: A Twin Study of Acne in Women ) 另一項139對雙胞胎(其中一組為3胞胎)的研究,也 證明「痤瘡與遺傳基因有關」 。 Suggs他們發現: *同卵雙胞胎,皮膚都發生痘痘問題的比例(64%),高於異卵雙胞胎(49%)。 *長痘痘的雙胞胎,相比於不長痘痘者──有較高的BMI值,與很低的運動量。 *痤瘡的嚴重程度,會隨「高糖飲食攝取」與「化妝品使用」的增加,而更加惡化。 (參→ An Acne Survey from the World’s Largest Annual Gathering of Twins ) 所以綜上所述,當過了青春期,已不再年輕的你──依舊痘痘(粉刺)長不停:    - 你可以感謝父母。(不會長痘痘者,更應該感謝祖上保佑!)    - 同時好好管理自身的飲食與生活作息,降低冒痘機率,也避免每次都長大痘痘。    - 將來你的子女,也請協助控制飲食/

別再擦心酸的──正確使用防曬的三個訣竅 @MSMF 知識PART

圖片
如果你不想賠錢又傷膚──花大錢買了高係數防曬,卻得到低效防曬力...... 你應該要知道關於「正確使用防曬的3個訣竅」: 1.防曬「量」要足...(小竅門:雙重塗抹防曬)     防曬產品的「防曬係數」──是如何得來的?      就是取2mg/cm²的防曬乳或霜,均勻塗抹於人體皮膚(in vivo test)或人工薄膜(in vitro test)上,然後比較「塗抹前vs塗抹後」的皮膚出現「變紅/變黑劑量」、或薄膜上「UV 被防曬劑吸收量」的差異──來計算推導出不同的SPF、PA+或★......等防曬係數值。       但研究顯示:一般消費大眾在使用防曬時,往往塗抹量不足(通常僅有1mg/cm ² ,甚至更低至0.5mg/cm ² 的量)     ──所以導致「SPF 50」的防曬乳,實際上防曬力可能僅剩10~20左右──不但浪費錢,也對皮膚健康影響非常大。     因此,既然塗抹一次的防曬劑的「量」不足──那麼是否可以靠「再上第二層防曬」來解決?     結果,經過T. Teramura等人測試驗證:受試者在「雙重塗抹防曬」後,第二次補充的1mg/cm ² 防曬,確實能讓該防曬的「實際-防曬力」恢復到原本2mg/cm ² 的表現。 (參→ Relationship between sun‐protection factor and application thickness in high‐performance sunscreen: double application of sunscreen is recommended )     所以若是擔心自己擦的防曬不夠多──可以第一層防曬塗完後,再上第二層──確保皮膚對UV的防禦能力。 2.防曬「膜」形成...(小竅門:提前15~30min塗抹防曬,再出門 & 每2~3hr補充 )     雖然「防曬劑」本身即具有:吸收、或散射/反射UV的能力。     不會因為是「擦完當下」或「於皮膚上等待15~30min」──而使防曬劑的抗UV能力,發生巨大變化。     但是防曬產品的配方組成,並不單單僅有「紫外線吸收劑」或「二氧化鈦、氧化鋅」等粉體──往往還包含大量的「水」或「揮發性物質(如:酒精或揮發性矽油Cyclopentasiloxane

基因檢測──量「膚」制定個人化專屬保養,真有效嗎?@MSMF 資訊PART

圖片
Science News報導:透過檢測基因,達個人化專屬護理保養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今日仍在發育中) 健康護理保養「個人化」是趨勢 根據Science News的報導 (參→ Consumer DNA testing promises more than it delivers ): 越來越多人,寄望透過檢測自身的基因密碼──來制定自己:該吃什麼?做什麼運動?規避那些危險因子......等, 以期獲得更全面、更具效用CP值的個人健康護理保養模式。 據估計:從2007年起約10年間,進行基因檢測的總人數約有1200萬 ──但僅2017年,一年就有約700萬人前往檢測自己的基因。 顯然,大家都期待著自己得到的是「量身制定」的最優化方案──不管是生病了的治療方案/用藥/保養、癌症/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預防、或瘦身減肥的作息/運動/飲食......等。 而科學界也正朝此努力中──讓XX疾病,變成「某人」的XX疾病──對人對症下藥。 也許不久的未來,你去看醫生,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閱你的基因組。 三大類基因檢測 今日市面上提供許許多多的檢測基因服務,但依檢測目標可分為三大類: 1.全基因組測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一次性確定生物體基因組的完整DNA序列。     理論上,人類基因組約包含60億個DNA鹼基對,但部分染色體區段的DNA序列仍屬未知。     所以全基因組測序結果,與真實相比會有部分闕漏──不過基本不影響解讀。 2.外顯子測序(Exome sequencing)     主要針對基因中,真正能被表達成蛋白質的相關DNA序列(外顯子,如下圖"藍色"區段)。     人類估計約有180,000個外顯子,約佔人類基因組的 1%,所以成本上比全基因組測序要來的實惠。 3.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檢測生物個體與個體間,由單個核苷酸A/T/C/G的改變,而出現的DNA序列的差異。     例如來自甲乙兩個不同個體的DNA片段──AAGCCTA和AAGCTTA──其中紅色C與T的不一樣,即為SNP。    

粉刺/痘痘與污染──有沒有關聯?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研究:亞洲人與白人(高加索人)皮膚的痤瘡患病率類似──但是亞洲皮膚出現痘痘比例高;白人皮膚卻是粉刺更常見...? 一般常言的痘痘或青春痘,其正式名稱為「痤瘡(Acne)」──其中「非發炎性痤瘡」就是「粉刺」,正式名為「粉刺性痤瘡(Comedonal Acne)」;而「痘痘」則為「發炎性痤瘡(Inflammatory Acne)」,包含有不同類型:丘疹(papules)、膿皰(pustules)、囊腫(cysts)、結節(nodules)等。 一項大型洲際流行病學研究報告指出「不同地理區域之間的臨床痤瘡患病率相似」──高加索人群(白人)為24%,亞洲人群為30%,印度大陸女性為23%。然而細分痤瘡的類型時,卻有不同。例如:亞洲女性「發炎性痤瘡(20%)」患病率高於「粉刺性痤瘡(10%)」;但白人女性的「粉刺性痤瘡」反而比較常見(14%),「發炎性痤瘡」僅占10%。 (參→ Pollution and acne: is there a link?  ) 為何如此?──痤瘡症狀惡化與空污的聯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皮膚問題與暴露於空氣污染物(如: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臭氧和懸浮微粒PM2.5、PM10......等)有關。 所以相比於歐洲地區,亞洲的皮膚更容易「發炎成痘痘」的現象──有可能與空污的嚴重程度相關。 (參下圖:亞洲區空污比較嚴重,更容易對皮膚造成不良影響。) 影像出處: AirVisual Earth https://www.airvisual.com/earth 痤瘡,可視為皮膚的一種炎症疾病──四大成因: 1.毛孔阻塞:     毛孔角質化異常,過多的角質,造成毛孔開口縮小或封閉,使皮脂淤積在毛孔中。 2.皮脂分泌過多:     皮脂腺受賀爾蒙、藥物......等因素影響,大量產生皮脂無法及時排出,累積毛孔內,形成粉刺。 3.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孳生:     痤瘡桿菌是人體皮膚正常菌叢之一,能以皮脂為生長養分,喜好缺氧環境。     因此當毛孔內過多的皮脂,造成封閉(缺氧)環境,加上更多的食物(皮脂)存在下,痤瘡桿菌便大量繁殖起來。 4.發炎:     痤瘡桿菌生長時的代謝產物(如短鏈脂肪酸、丙酸等)、或死

男性「腿長/身高-比例」影響對女性的吸引力──哪麼「手」呢? @MSMF 資訊PART

圖片
美國一項針對800多名(異性戀)成年女性的調查,發現...... 擷取自 Thomas M. M. Versluys et al.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10.1098 (2018) 什麼讓男人變得有吸引力? 一個男人可能因為他的顏值、穿著打扮或社會地位.......等,而顯得具有魅力。 但當這些東西都拿走時,還有什麼讓男人變得有吸引力? 研究發現是「他的身體」──特別是他的「雙腿vs身高」的比例! 藉由類似上圖的影像測試,已知:女性更喜歡「腿長」約為其「1/2身高多一點點」的男性。 科學家認為:這是女性潛意識中選擇健康男性的演化結果。 例如:腿長比例太短,可能隱含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的健康潛在風險。 (參→ Leg Length And Type 2 Diabetes: What’s the Link? ) 而劍橋大學的Thomas M. M. Versluys等人則更想進一步了解,除了「腿長/身高-比例」外,其他的身體比例,如「手臂長度vs身高」、「上臂vs下臂」和「大腿vs小腿」等肢體部位,也可能與一個人的健康有關──這些也會影響女性的觀點嗎? 為此,研究人員收集了美國軍方大約9000名男性的平均身體比例,並用它們來創建男性數位影像模型(見上圖)。 接著,他們將模型的「手/腳-長短」加以調整,然後要求800多名異性戀美國女性對每個模型的吸引力進行評分。 結果發現: ●男性的「手臂長度/身高-比例」對女性吸引力影響並無差異。 ●女性反而比較注意到「手肘與膝蓋」的位置(即手腳的「上肢/下肢-比例」),偏離男性族群的平均數(手≒0.817,腳部≒0.743)都會使男性魅力往下降──但並不顯著,遠遠比不上「腿長/身高-比例」對女性吸引力的影響變化程度。 ●所以僅就男性身材魅力來看──「腿長/身高-比例」是對女性第一眼吸引力的關鍵。 (原文→ The influence of leg-to-body ratio, arm-to-body ratio and intra-limb ratio on male human attractiveness ) 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

防曬──不是防曬係數高,就等於高保護力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研究超過10年的大型皮膚癌調查──使用防曬產品時,沒「擦好,擦滿」幾乎等於「沒擦」──皮膚癌威脅一樣在。 英國國家癌症數據庫顯示: 最常見之皮膚癌類型之一的「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在2000~2010年的11年期間,約有33610個病例,其癌發區域屬於「眼瞼(含眼角)」部位,就佔了BBC患者總數的5~10%。 (參→ Incidence of eyelid basal cell carcinoma in England: 2000–2010 ) 明明隨著「UV防護觀念」與「使用防曬產品行為」越來越普及 ──可是「眼瞼-BBC」的病發率,卻詭異的未隨之下降。 因此,利物浦大學老年和慢性病研究所(Institute of Ageing and Chronic Diseas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展開了一項調查: 他們找來57志願者(男性27人&女性30人), 提供SPF50防曬噴霧或SPF50防曬乳霜供志願者自行選用, 同時透過UV攝影機,紀錄這些志願者的使用方式與塗抹完整度。 2週後,相同的一群人再度被請回──重複先前的防曬品使用測試。 (但在這些人開始前,研究人員會特意知會「眼瞼-BBC發病率有10%」的調查紀錄。) 結果發現: 第一次使用防曬時,統計約有平均10%的臉部區域,未被塗抹防曬劑,缺乏保護; 甚至,第二次(告知眼瞼-BBC訊息)的情況下,仍然還有8%(中位數)錯失防曬劑的保護。 而且這些未塗防曬的區域,最常發生在「眼部(尤其眼瞼&內側眼角)」 ──即使是第二次實驗,57名參與者中仍有37人未將防曬完整覆蓋眼部區域。 進一步探詢:沒有完全將防曬(霜或噴霧劑)塗在眼瞼上的原因? 得到的回覆──會覺得刺激(40%)、可靠太陽眼鏡保護眼睛(30%),覺得不適用(20%)、及會模糊眼妝(10%)。 研究團隊總結認為: 為促進社會大眾的健康,需要明確教育消費者「在施用防曬產品時的標準執行動作」, 來確保防曬劑能完整覆蓋,所有可能暴露陽光UV傷害下的皮膚部位──尤其眼瞼(含眼角)區域。 另外從這次實驗中,也可以發現「防曬-配方」仍存在改善空間。 ──有1

省錢保養DIY【實測】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 @MSMF 知識PART

圖片
【MSMF護膚保養品DIY】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軟化角質>拔除粉刺>緊緻毛孔) Get Rid of Blackheads (3-step set) 1-杏仁酸軟化角質精華液 (配方成本 0.41 TWD/g)     Mandelic Acid 5% Serum (softens keratin) 2-礦物泥拔除粉刺膜 (配方成本 0.12 TWD/g)     Mineral Peel-off Mask (remove blackheads) 3-金縷梅毛孔緊緻凝膠(配方成本 0.68 TWD/g)     Witch Hazel Pore Refining Gel PS.完整配方/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blog-page_15.html   P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l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 3-金縷梅毛孔緊緻凝膠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 3-金縷梅毛孔緊緻凝膠(配方成本 0.68 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Witch Hazel Pore Refining Gel MSMF護膚保養品-在家DIY-系列──【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  3-金縷梅毛孔緊緻凝膠 【配方組成與思路】 ● 參考 「基礎-水性凝膠」配方要點 https://youtu.be/Q4T7jBoselE ● 採用「卡波姆(Carbomer)」增稠劑,提供清爽凝膠膚觸。 ● 搭配「金縷梅(Witch Hazel)萃取、尿囊素(Allantoin)、維生素B3及原B5 」幫助調理拔除粉刺後之皮膚,     提供緊緻毛孔、舒緩、修護、保濕及控油等保養訴求。 ●另外「維生素E」協助保護皮脂組成中的「角鯊烯」成分──避免「角鯊烯」被氧化    形成「角鯊烯單氫過氧化物(Squalene Monohydroperoxide, Sq-OOH)」──具有致粉刺性。      (參→ 抗污保養新指標成分「皮脂-角鯊烯」告訴你:遭受多少「外在環境」傷害? @MSMF 知識PART ) PS.完整配方/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blog-page_15.html P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l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 2-礦物泥拔除粉刺膜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 礦物泥拔除粉刺膜 (配方成本 0.12 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Mineral Peel-off Mask (remove blackheads) MSMF護膚保養品-在家DIY-系列──【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 2-礦物泥拔除粉刺膜 【配方組成與思路】 ●使用「PVA」為成膜劑,提供「可撕除」效果, ●「礦泥粉」增加「吸附油脂&清潔」作用。 補充:依塗抹厚度(建議薄薄一層即可),約15-30min完全乾燥後再撕除。 PS.完整配方/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blog-page_15.html P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l 或許你感興趣→《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如何設計”去角質”配方? @MSMF 知識PART》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2018/03/diy-skincare-scrub-exfoliating-formula-ideas-msmf-toknow-part.html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 1-杏仁酸軟化角質精華液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 1-杏仁酸軟化角質精華液 (配方成本 0.41 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Mandelic Acid 5% Serum (softens keratin) MSMF護膚保養品-在家DIY-系列──【黑頭粉刺拔除三件組】 1-杏仁酸軟化角質精華液 【配方組成與思路】 參考 「基礎-精華液」配方要點(詳見 https://youtu.be/Q4T7jBoselE ) 以「三仙膠」為增稠劑, 「杏仁酸」幫助角質軟化,使黑頭粉刺栓鬆動。 *但須注意:果酸去角質「配方pH ≧ 3.5」,所以加「精氨酸」調整pH值。  【杏仁酸-軟化角質精華液-使用注意事項】  (1) 皮膚敏感者,使用前請先作皮膚敏感性測試。  (2) 皮膚有損傷、傷口或紅腫時不得使用。  (3) 嬰兒及孩童不宜使用本產品。  (4)使用時皮膚如有異常現象,請暫停使用。  (5)使用後皮膚如有持續紅腫或出現不適應症狀時,請立即就醫診治。  (6)本產品含果酸成分,可能增加皮膚對陽光敏感及曬傷可能性。  (7)使用本產品後必須使用防曬劑、穿著有保護衣物及一個星期內應避免陽光曝曬。  PS.完整配方/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blog-page_15.html P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l 或許你感興趣→《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如何設計”去角質”配方? @MSMF 知識PART》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2018/03/diy-skincare-scrub-exfoliating-formula-ideas-msmf-toknow-part.html

為何胖子皮膚容易起疹子? @MSMF 知識PART

圖片
日本研究:「肥胖」促使皮膚脂質中「膽固醇&脂肪酸」合成率下降,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TEWL增加),容易濕疹/皮膚炎... 皮膚屏障功能 表皮的角質層──其結構就像水泥磚牆一樣,把水分子牢牢鎖在體內,並阻擋外物侵入。 其相鄰的角化細胞(=磚塊)間,有橋粒(=鉚釘)將彼此緊密牢固,大幅縮小細胞間的空隙;並將防水的脂質(=泥漿)填補空隙;加上最外側的皮脂膜(=防水漆)──有效阻絕水分子的穿透,同時也防止了外在境異物任意入侵體內。 肥胖vs皮膚脂質 背景:已知肥胖者的皮膚屏障功能通常較差,但其潛在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因此日本橫濱市立大學Yoshiko Horie等研究團隊,探討50名日本女性(她們彼此的BMI值差異很大) ──其皮膚「結構/ 脂質」與「屏障功能」的關係。 結果發現: ●肥胖者(BMI=25~35 kg/m 2  )的皮膚,相較於對照組(BMI < 25 kg/m 2 ),其皮膚脂質中「膽固醇」和「脂肪酸」的含量偏低。 ●而且「BMI vs 皮膚脂質-膽固醇/脂肪酸-含量」呈「倒U字」關係──   含量高峰在BMI=22 kg/m 2  ,當BMI << 22 kg/m 2  或 > 25 kg/m 2 起,皮膚脂質-膽固醇/脂肪酸-含量呈「負相關」往下降。 進一步分析脂質代謝有關的基因── ●肥胖者的脂質代謝基因PPARδ表現降低,伴隨膽固醇和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rate-limiting enzyme)基因HMGCR和ACC-1表現下調──皮膚脂質的膽固醇和脂肪酸含量不足,導致皮膚屏障功能下降。 (註:角質細胞間脂質組成=           神經醯胺(Ceramides,40~50%) + 膽固醇(Cholesterol、20~25%) + 脂肪酸(Fatty Acids、15~25%) +  膽固醇硫酸鹽(Cholesterol Sulfate,5~10 %)) 研究結果表明: 由於肥胖皮膚的「膽固醇和脂肪酸的新陳代謝水平」低於正常值,影響了皮膚正常的屏障功能展現 ──因而使肥胖者皮膚,容易發生「皮膚-屏障功能-異常」相關皮膚問題,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 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D

總是不滿鏡中的自己──還太胖、不夠瘦嗎? @MSMF 資訊PART

圖片
最新研究:因為受到你的「所見」影響──當你看見一張模特兒「消瘦-身影」照片,其後24小時都會「感知(自我判斷)」異常...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 只要看一下時尚雜誌上模特兒「消瘦」的身影(照片),就會拉高你對自己身材的不滿意度。 加上日常生活中這類「苗條-影像」充斥──被發現與「過胖」或「飲食失常」等健康問題有關。 研究團隊找來近200名18~25歲的健康女性(BMI指數19~25kg/m 2 ),並分組讓她們觀看設計好的測試像片(如下) 測試像片 (左: 體重過輕│中: 體重正常│右: 體重超重) 引用自Helen Bould et al.(2018), Effects of exposure to bodies of different sizes on perception of and satisfaction with own body size: two randomized studies . DOI: 10.1098/rsos.171387 然後請她們填寫:對「自我(身材)認知」滿意度調查表,並刻意提供了小零食(300克巧克力)..... 結果:觀看「過輕」像片組的人→對自我身材的滿意度最低;             同時調查後「有吃-巧克力」的比例,也明顯低於另外兩組。               (不過在設計的實驗中,原本就對自己身材高度不滿意的人,其「過輕」與「超重」組有吃巧克力的比例都比「正常」組低。) 實驗24小時後,研究人員再對受試者進行訪問──發現「照片」的影響力仍然存在。 (至於這現象會持續多久?礙於實驗不可能長期限制參與者的活動(環境)──並無答案。) 最後,研究人員認為: 鑒於當今的媒體環境──高度充斥傳媒的「消瘦-身影」圖像,會促使女性們對「自我-理想體重(身材)」的誤判, 進而引發後續健康問題,如:飲食異常──認為自己太胖,而吃太少,甚至有厭食狀況出現。 因此若能改變當今媒體內容,增加「正常」和「較大」體態的曝光度,應能降低「人們對自己身體的不滿意度」, 從而減少社會發生「飲食障礙」和「肥胖」等公共衛生危險因子的機率。 (原文→ Effects  of exposure to bodies o

終究回歸產品本質──中國,全球最大化妝品市場,但更多消費發生在國外 @MSMF 就想說說PART

圖片
聚美麗 報導:全球化妝品市場「最大」且「成長最快速」在中國──但卻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是透過跨境購物商城或出國旅遊時,在國外購買化妝(保養)產品的...... 根據 聚美麗 文章(引述Morgan Stanley的數據)指出: 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化妝品市場 ──全球銷售總額:中國市場佔20%排第一 ,第二名是美國市場的17%,第三則是佔10%的日本。 但是,隨著中國市場越來越大,中國境內的化妝品消費支出比,卻在下滑中。 因為消費者意識越來越成熟,開始跨出國門,追尋高端品牌。 根據報告:約有30%的化妝品購買行為,是發生在「國外旅遊」期間、或乾脆直接利用「跨境購物商城」下訂購買。 所以像kiko、colorpop、the ordinary等尚未正式進入中國的品牌,在代購渠道和歐美部落客的引薦下,同樣具有「高知名度」和「使用率」。 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酒夠香,就不怕巷子深(尤其在這個資訊化時代)。 化妝/保養品熱銷否? 終究還是得回歸產品本質。 不管是何種化妝/保養-產品,只要你的產品夠棒,就會有消費者願意買單。 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

防曬新未來──純天然植物防曬成分SPMs @MSMF知識 PART

圖片
植物在暴露於太陽光數億年後,擁有「次級植物代謝產物(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SPM)」來:有效「防護」或「利用太陽能」的生存策略──這些天然的防曬成分,將彌補人工防曬劑缺陷...... 陽光中紫外線,對人體危害甚鉅──尤其更是導致皮膚癌的主要原兇。 因此,對於「防曬產品」(含:曬後舒緩保養品)的開發已經非常深入──但不幸的是: 現今市售防曬(不管採用物理或化學性防曬劑),都有難以避免的副作用,對人體或環境生態的健全有潛在風險。 例如:奈米防曬顆粒→ 容易光反應產生ROS。             紫外線吸收劑成分Oxybenzone與Octinoxate的防曬品→破壞珊瑚礁生態。 因此,科學界及化妝品業界,除了積極開發更新、更安全的紫外線防護劑成分外 ──亦有不少單位將目標鎖定「自然界」,尤其植物身上。 因為──不管是陸生或海洋植物,在太陽光照射了數億年後,均演化出2大類生存策略: 1. 有效防護、或適應太陽光的有害UV。 2. 反過來利用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或光化學反應,提供生長所需能量。 而負責執行這2類生存功能的生物分子──往往與植物的生長、分裂或繁殖行為無直接關聯,主要針對「防禦」與「環境改變-適應」的生存任務執行,如防禦紫外線、重金屬、病毒、寄生蟲或適應冷/熱變化、昆蟲/草食動物撕咬損傷....等狀況──因此這些分子被視為「次級植物代謝產物(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SPM)」。 絕大部分的SPM,依靠暴露於太陽UV照射而生成。 根據其化學結構可劃分為三大類: 1.苯丙烷類(Phenylpropanoids)及其衍生物──只含有碳,氫和氧原子以及多個羥基。     如簡單多酚-酸、醇和醛(polyphenolics acids/alcohols/aldehydes)類;芳族/多芳族多酚(aromatic/poly-aromatic polyphenols)的類黃酮(flavonoids)、芪類(stilbenes)、薑黃素(curcuminoids)、香豆素(coumarins)等;糖苷(糖苷部分)的及其衍生物,主要是鼠李糖,甘露糖,芸香糖等)。 2.萜類化合物(terpenoids)。 3.含氮雜環類(nitrogen-containing

保護珊瑚礁-夏威夷立法禁用2種防曬劑 @MSMF 資訊PART

圖片
夏威夷參議院近日通過法案:禁售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成分Oxybenzone與Octinoxate的防曬品──以保護珊瑚礁生態。 若夏威夷州州長簽署確認──此法案( Hawaii Senate Bill 2571 )將於2021年正式生效。 而夏威夷將成為美國第一個禁售「含特定成分-防曬品」的州。 此次遭禁用的Oxybenzone與Octinoxate都是非常廣泛使用的紫外線吸收劑成分。  - Oxybenzone (常見INCI:  Benzophenone-3)→具有UV-B與UV-A的吸收能力。  - Octinoxate (常見INCI: Ethylhexyl methoxycinnamate)→ 吸收UV-B。 ── BBC報導 將有>3500項防曬品因此下架。 有關此2種成分對珊瑚危害的研究,一直都很熱門──畢竟人們前往海邊戲水時,無可避免地會令防曬成分滲入海水中,而此2種防曬成分又是最常被用到的。 (感興趣者→  IMPACTS OF SUNSCREENS ON CORAL REEFS 或 Toxicopathological Effects of the Sunscreen UV Filter, Oxybenzone (Benzophenone-3), on Coral Planulae and Cultured Primary Cells and Its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in Hawaii and the U.S. Virgin Islands ) 只是,如果未來其他地區或國家紛紛效仿──大概 70% 市售防曬產品 都得改配方,或消失於貨架上。 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

抗污保養新指標成分「皮脂-角鯊烯」告訴你:遭受多少「外在環境」傷害? @MSMF 知識PART

圖片
歐萊雅研究與創新(L'Ore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皮脂中角鯊烯(Squalene)的氧化程度,可視為外在環境因子(如: UV /空污 /菸害...)對皮膚的損傷指標;並與油性痘痘肌膚保養有密切相關... 「皮脂膜」是皮膚屏障作用的最前線──具重要功能,包括:     - 幫助「鎖水」保濕,減少TEWL((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量。     - 防止有害微生物或環境因子(如空污)的侵害。     - 亦能作為親脂性抗氧化劑的載體。 皮脂由皮膚中的皮脂腺製造分泌──組成包含:     - 50~60% 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s)和脂肪酸(fatty acids)混合物;     - 20~30% 的蠟酯(wax esters);     - 10~15% 的角鯊烯(squalene);     - 2~4% 的膽固醇(cholesterol esters)。 並且已知在 不同人種之間,皮脂的「組成」與「分泌量」的會有所差異 ──例如:非洲裔的皮膚比亞洲人皮膚產生更多的皮脂,而高加索人的皮脂分泌又少於亞洲人。另外,非洲裔的皮脂中也含有較高的角鯊烯含量。 角鯊烯──被確定為「皮膚vs環境-損傷」的可靠標誌 角鯊烯是一種三萜烯(triterpene),包含六個非共軛雙鍵,屬高度不飽和的脂質──意味著角鯊烯極易受「外在因子」影響,發生「氧化性」損傷。 因此角鯊烯比皮脂中其他成分──更容易反應出當下: 皮膚正在遭受的「氧化壓力」損傷程度。 事實上,許多研究結果顯示:包含 臭氧、UV-A或香煙煙霧......等(環境因子)都對角鯊烯有強效氧化特性 ──當角鯊烯被氧化形成「角鯊烯單氫過氧化物(Squalene Monohydroperoxide, Sq-OOH)」時,是一種發炎介質,會誘導細胞啟動「發炎反應」程序。 隨著UVA的照射增加→皮脂中[角鯊烯]含量降低 & [SqmOOHs]含量增加。By Swarna EkanayakeMudiyanselage et al.  Ultraviolet A Induces Generation of Squalene M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 植物油-防蚊乳液(噴霧) @MSMF 知識PART

圖片
超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植物油-防蚊乳液(噴霧) (配方成本 0.6 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Vegetable Oil mosquito Repellent lotion (recipe) MSMF護膚保養品-在家DIY-系列──植物油-防蚊乳液(噴霧) ●適合不喜歡防蚊液DEET成分的人 DEET是目前最可靠的驅蚊成分,但是容易刺激皮膚,尤其不可接觸到黏膜組織與傷口,可能引發神經性中毒。 也是溶劑的一種,所以對某些合成纖維、傢俱、塑膠、水晶錶面、皮件、油畫或油漆表面 (包括汽車)產生不良影響。 (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85%E4%B9%99%E5%A6%A5 ) 【配方組成與思路】 採 「 凝膠霜(Gel-Cream) 」配方劑型 主要驅蚊成分為 「 安第羅巴油(Andiroba oil) 」 安第羅巴油── -源自亞馬遜熱帶雨林,是當地原住民族用以驅除蚊蟲、消炎、退腫、舒緩肌膚的傳統藥用植物油。 -具特殊甜果氣味。 -在相關「研究」與對「經常於亞馬遜叢林中執行任務的巴西軍隊」調查結果均顯示:   安第羅巴油具驅蚊作用(雖然仍比不上DEET的"驅蚊效果"與"持續時間")。  另外,防蚊乳液搭配「維生素原B5」加強肌膚-保濕/屏障能力。 PS. 詳細資訊(資料/配方/應用...) →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blog-page_15.html PPS.《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