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8的文章

研究:含溫泉水、硫糖鋁、硫酸銅和硫酸鋅的W/O配方vs手部濕疹 @MSMF 知識PART

圖片
32名患有「手部濕疹(Hand Eczema)」症狀受試者,使用一種新的「油包水(W/O)」乳液──臨床診斷:有改善... 手部濕疹(Hand Eczema),是影響手的最常見皮膚病,伴隨有瘙癢、泛紅、鱗屑或皸裂等症狀,導致生活不便。 手部濕疹的成因複雜──但約可粗分2大類: 1.內因性:屬個人體質因素 ,往往過敏體質者,誘發手部濕疹的機率會更高。 2.外因性: 接觸 「刺激物」 如:清潔洗劑、消毒液、化學溶劑......等、甚至是「水」本身,導致皮膚屏障遭破壞而引起;或 「過敏原」 如:金屬、香料/精油、色素、花草......等,因自身皮膚的特異性過敏反應導致。 因此手部濕疹好發於:經常接觸水、清潔劑、做家事的家庭主婦;或會接觸到化學溶劑的油漆工、木匠、畫家等職業;另外,從事插花園藝、油畫彩繪、甚至健身運動器材等休閒活動,也有潛在患病機會。 改善手部濕疹──新配方測試 許多研究表明:防止「刺激/過敏原」的接觸,維持手部皮膚屏障功能的完整──是改善手部濕疹(症狀)的關鍵 ──所以有許多護手產品,提供隔離、修護作用,而有益於手部濕疹的療程,並降低外用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等強力抗炎成分(but副作用也大)的使用。 而最近發表的一個新W/O配方──含溫泉水(spring water)、硫糖鋁(sucralfate)、硫酸銅(copper sulfate)和硫酸鋅(zinc sulfate)──針對32名患有「手部濕疹(Hand Eczema)」症狀的受試者,研究結果顯示: 每天至少2次使用該配方(持續21天)──在皮膚科醫師臨床診斷:手部濕疹症狀,第7天時就有明顯改善;另外針對患者的「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自評調查,結果從原本的9分,降至平均2分以下,表示手部濕疹幾乎不影響受試者的日常生活。(DLQI分數越高:表示越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干擾越嚴重。) (參→ A novel dermo-cosmetic product containing thermal spring water, sucralfate, copper sulfate, and zinc sulf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hand

有「色」才好賣──化妝保養品的「色素」 @MSMF 知識PART

圖片
化妝保養品用「色素」簡單知識分享... 化妝保養品的顏色變化──「亮眼色彩」一直是行銷策略中,用來刺激消費者購買慾的大殺器之一! 另外彩妝、染髮、或美甲......等類別的產品,提供的不同顏色修飾(皮膚、髮色、指甲、睫毛等)──所展現的「色彩」魅力,更是銷售「成功與否?」的直接關鍵。尤其在這「社交媒體-視覺主流」當道的年代,對自身形象的裝飾修容需求,更近一步推升「色素」應用於化妝保養品配方中的重要性。 化妝品‧色素→ 分二大類 「色素」最簡單的分類,是根據「溶解度」建立了兩個主要類別:「染料(Dyes)」和「顏料(Pigments)」兩種。 「染料(Dyes)」 是指具有「水溶性」或「油溶性」的「可溶」有機化合物,用於護膚保養品、彩妝/染髮類產品中;而 「顏料(Pigments)」 相對來說,就是「不溶」的有色成分,通常保持顆粒狀,主要用於牙膏或修飾性妝品,如遮瑕粉底、粉餅腮紅......等。 化妝品‧色素→  依"結構"有5類型 另外「色素」也可以根據「化學結構」分為五大類型: 偶氮(azoic)、三芳基甲烷(triarylmethane)、呫噸(xanthenes)、靛藍(indigoid)和喹啉(quinoline)。如下所示: 引用出處doi: 10.3390/cosmetics5030047 其中 「Colour Index (CI) number」 是由全球通用的色素代碼──包含5格數字,前兩位數字表示代表色素結構類別。 化妝品‧色素→法規(TFDA)  由於不同的色素(結構)對人類健康,有不一樣的健康風險存在──因此各國都有針對化粧保養品中「色素的使用」明列相關規範。 例如:台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就列有《法定化粧品色素品目表》(屬「正面列表」有出現其中,方可依規定使用──計93項,2016年版)──色素使用應依照產品「皮膚施用的部位/類型」的不同,而選擇相應的「色素分類」,以免刺激/危害發生。 引用來源:  https://www.fda.gov.tw/TC/siteListContent.aspx?sid=1152&id=1964 (補充:各國對化妝品中「色素」的規定略有差異,可能在歐盟能用的色素,到了美國市場卻被禁用──因此配方設計前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液態爽身粉】保持乾爽,舒緩肌膚悶熱感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液態爽身粉(配方成本 0.14 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Liquid Baby Powder (Corn starch) ●提供:吸濕/控油→乾爽膚觸。                 避免粉塵飛揚→誤入呼吸道 ●適合:想保持乾爽,舒緩悶熱感的肌膚 【配方組成與思路】 ※ 採「凝膠霜(Gel-Cream)」 配方劑型──塗抹皮膚上,能帶來輕微涼感 。      可參考《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基礎 Gel-Cream 凝膠霜 配方要點 》 ※ 搭配玉米澱粉,提供吸濕/吸油能力,帶來乾爽膚感。 PS.完整配方(+注意事項) &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PS. 免費試閱索取 電子書 《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教你省錢、懂配方、做最適合自己的保養 

你拔起的粉刺~其實多數不是粉刺──是皮脂管絲( sebaceous filaments) @MSMF 就想說說PART

圖片
BUT皮脂管絲(sebaceous filaments)同樣可能影響外觀,也有機會演變成黑頭粉刺──既然如此,清潔/拔除有何不可呢? 你拔的粉刺~不是粉刺──是皮脂管絲( sebaceous filaments)  最近看到 邱醫師撰文 指出:大家常用的妙鼻貼、黑頭粉刺-拔除膜......等產品,其拔(黏)起來的所謂「粉刺林」──其實是「皮脂管絲(sebaceous filaments)」居多,黑頭粉刺僅佔部分。而且「皮脂管絲」是毛孔中正常的一部份(不是黑頭粉刺),所以「拔粉刺」行為,只是治標,不是治本! MSMF觀點: 其實,若你也曾在網路上搜尋過「黑頭粉刺」的相關資料,你也肯定看過「皮脂管絲(sebaceous filaments)」這個名詞。  嚴格來說「皮脂管絲(sebaceous filaments)」並非學界研究使用的標準字詞── 在PubMed上搜尋“Sebaceous Filament” 一詞 ,會找不到結果;透過Google學術搜尋,結果也很少(只出現二十幾項)。 可以 找到的介紹 是:皮脂管絲(sebaceous filaments)是白色~黃色的圓柱形管,由死亡的角質細胞(+碎片)、細菌、皮脂等組成,並且通常還含有細毛(註:黑頭粉刺-組成亦同)──當我們把皮脂管絲,從毛孔中移除後,大約30天內就會重新恢復。 (這裡有篇Stephen Alain Ko針對皮脂管絲(sebaceous filaments)的文章,整理的非常棒!並幫你列出「 皮脂管絲vs黑頭粉刺vs微粉刺」的差異── 想更加了解的朋友可以前往了解→ Why your dermatologist or that sales person may not know what a ‘sebaceous filament’ is .) 由此可推論「皮脂管絲(sebaceous filaments)」會不會也是另一個行銷市場上的話術用語?(顯得更專業?)  但不管如何──重點不在「皮脂管絲,算不算粉刺?」而是它的確造成皮膚外觀上的不好看(尤其T字鼻頭部位)。 所以同樣利用「拔除黑頭粉刺膜或工具」加以清除,有何不可呢?更別說,毛孔中的「皮脂管絲(sebaceous filaments)」未來也有機率演變成「黑頭粉刺」問題。   PS.【免費索取】

新型皮膚美白成分──非「抑制酪胺酸酶」路徑;對已生成之黑色素也有效 @MSMF 知識PART

圖片
源自黑色素瘤研究的一種新成分A11──能抑制黑色素細胞增殖與分化,減少黑色素,達皮膚美白效果──比幾種已知的美白成分相比,A11似乎更有效,並且在停用後持續有效... 美白成分-作用原理3+1 「肌膚美白」一直都是亞洲保養品消費者極度追求的目標。 但除了抑制「促黑色素生成-訊號(e.g. α-MSH、PGE、IL-1, IL-6...等)」、「酪胺酸酶(tyrosinase)-反應」、和阻斷「黑色素體轉移(Melanosome transfer)」外──Kristy Martinson等人更透過「斑馬魚胚胎(zebrafish embryos)」試驗,確認了另外一條可行、且似乎更安全的肌膚「美白」途徑。 (參 →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如何設計"美白"配方? @MSMF 知識PART ) (參→ A Novel Stilbene-Like Compound That Reduces Melanin through Inhibiting Melan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without Inhibiting Tyrosinase ) 為何用「斑馬魚胚胎(zebrafish embryos)」試驗美白成分? 由於斑馬魚與人類的「黑素細胞發育」和「黑色素合成」的機制相似;加上斑馬魚胚胎「發育速度快」,並且觀察黑色素變化程度的「便利性」──因此使其成為檢測潛在皮膚美白劑化合物的理想分析系統。 而斑馬魚胚胎也是一種優秀的脊椎動物模型,能用於對藥物進行潛在的毒性評估。 只是,魚類和哺乳動物依然有差異──斑馬魚缺乏:黑素體從黑色素細胞轉移到角質細胞的過程。因此對斑馬魚黑色素機制的相關研究,只限於黑色素的合成或代謝機制的影響。 源自黑色素瘤研究的一種新成分A11 而Kristy Martinson等人就是利用斑馬魚胚胎試驗「 一種新型的二苯乙烯類化合物『A11』(通過調節黑素細胞分化和增殖來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長) 」,來分析其可能對皮膚的美白效用。同時與幾種常見的美白肌膚提亮成分,包含:熊果素(arbutin),麴酸(kojic acid),菸鹼醯胺(niacinamide),維A酸(Tretinoin)...等來作比較。 結果發現:A11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橄欖綠礦泥清潔面膜】for油性痘痘肌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橄欖綠礦泥清潔面膜(for油性痘痘肌)(配方成本 0.38 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Olive green clay mask (for Oily Skin, Acne) ●提供:加強吸附油脂、淨化毛孔。 ●適合:油性痘痘肌膚,每週使用2~3次,幫助調理油性皮膚。 【配方組成與思路】 啟發源自一篇德國研究論文──其結論:黏土礦泥/荷荷芭油-面膜,能幫助減少「痘痘問題,對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gives preliminary evidence that healing clay jojoba oil facial masks can b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lesioned skin and mild acne vulgaris.” by《 Clay jojoba oil facial mask for lesioned skin and mild acne –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pilot study 》 配方以「黏土礦泥」強化吸附油脂,促進皮脂流動,降低「毛孔阻塞」的機率。 搭配「荷荷芭油」提供修護作用,舒緩肌膚不適。 另加上「維生素E」加強抗氧化,與「茶樹精油」提供「抗菌」訴求。 PS.完整配方(+注意事項) &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PS. 免費試閱索取 電子書 《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教你省錢、懂配方、做最適合自己的保養 

每週2~3次,礦泥面膜(+荷荷芭油)──對痘痘肌膚有益?! @MSMF 知識PART

圖片
德國的一項調查研究,結論:黏土礦泥/荷荷芭油-面膜,幫助減少「痘痘問題,對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 2012一篇德國調查研究論文《 Clay jojoba oil facial mask for lesioned skin and mild acne –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pilot study 》──其結論"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gives preliminary evidence that healing clay jojoba oil facial masks can b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lesioned skin and mild acne vulgaris.”──作者認為:「黏土礦泥/荷荷芭油-面膜」組合,每週使用2~3次,就結果來說,有益於「痘痘皮膚問題」 ... 但是若更深入探討文章內容,就會發現有些許「疑慮(非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結論變得不那麼純粹。 關於此論文...... MSMF觀點: 有 3 點提醒 ~ 1.贊助此研究的資金來源 ,是一家生產”黏土礦物”應用相關產品的廠商。實驗中,測試用的礦泥面膜,就是該廠商販售的商品之一。 2.實驗是以「問卷」方式進行 ──只是文件格式、內容與實驗期間的要求,嚴格很多。所得數據主要依靠參與者的回覆內容來統計判斷,並非皮膚科醫生診斷之結果。 3.這研究在MSMF看來,其實更貼近「滿意度」調查 ──近200位的參與者,對自身的「痘痘問題」,確認了使用該產品後,感到滿意。 雖然不能說「黏土礦泥+荷荷芭油-組合」能幫你抗痘,但可確認的是「黏土礦泥會吸油」、「荷荷芭油有修護、滋潤、抗發炎舒緩作用」──加上這調查研究的結果,我們還是能推得:至少此「礦泥面膜」組合,能幫「痘痘困擾」的人,在戰痘期間,過的更良好舒適些。 PS.【免費索取】試閱 《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 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教你省錢、做最適合自己的保養 

關於~市售牛樟精油被驗出「黃樟素」大大超標 @MSMF 就想說說PART

圖片
來源[三立新聞] 多款市售牛樟精油含"黃樟素" 動物實驗證實用恐致肝癌 MSMF觀點: ●會不會製造端誤用(or黑心?)──用「冇樟」來替代「牛樟」,畢竟後者很"珍貴"。 根據https://m.wikipedia.olqy.cc/資料:牛樟木材精油以松油醇為主,使之有類似樟腦油的香氣,冇樟木材精油則以黃樟素為主,有類似沙士汽水的氣味。 ──不然"弘光科大"怎驗出有「黃樟素」高達60%。 ●另外「主成分標示」問題──其實在「香精/精油」上常遇到。除了"組成成分多+含量極微小",標出來會"落落長"一串化學名外;主要原因大概還是在「商業機密」利益考量上吧?!總不能「全成分」標示,讓對手連GC-MASS都不用打,就直接破解90%的配方,然後來瓜分你的市場。 這個問題,有時化妝品配方師也會遭受池魚之殃,因此"碰壁"──例如:原本只是單純配合行銷,將原配方升級,改味道。但誰知換一隻香精味道後,原本安定的配方,卻開始異常。而且重點是:還不知因"何成分"造成的,連想避開都不知往哪個方向走? 不過風向已經開始在轉變,隨著消費者意識高漲──品牌/產品「透明度」似乎更迎合新生代市場的口味。所以像是P&G集團,去年(2017)就宣布會在2019前,公布所有產品的香精成分(>0.01%),不再只是Fragrance的INCI表示。 *補充:TFDA公布的連同「黃樟素」禁用於粧品的15種(20171208公布,20180701正式生效) PS 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

玻尿酸:大分子、小分子-有差別嗎?玻尿酸的另一面 @MSMF 知識PART

圖片
常聽到:大分子玻尿酸「保濕」強,小分子玻尿酸「好吸收」深層保濕──但研究發現:人體中的玻尿酸「大/中/小-分子量」並不單純只是「吸水保濕、填補皺紋」而已... 玻尿酸,即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 HA),一直以來都是保養品中歷久不衰的明星成分,尤其「保濕」訴求方面──因為玻尿酸本身,能吸附自身重量 500 倍以上的水分,保水值可達 1000cc/g。 另外,醫學美容也經常利用玻尿酸的「吸水膨脹」特性──直接注射皮下,用以填補皺紋凹陷,或豐唇、隆鼻、隆下巴等。 但是隨著對玻尿酸的研究越來越多──科學家們發現:玻尿酸這個「醣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除了分子量越大,吸水量越高外──人體中的玻尿酸,其實正常分布著許多大小不一的玻尿酸分子,從大分子( > 1000kDa, HMW-HA)、中分子(250~1000kDa, MMW-HA)、小分子( 10~250kDa, LMW-HA)、到寡分子( < 10kDa, Oligo-HA)玻尿酸。並且對人體-細胞/組織/甚至癌症腫瘤的病理,都有各自不同的影響效應。 根據Monslow J 等人的的文獻回顧報告《 Hyaluronan – a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sweet spot  microenvironment 》指出: 當HA從細胞膜上製造好時,傾向是成為HMW-HA的,構成細胞外間質,提供保濕、潤滑、穩定結構......等作用。然後,隨時間推進,逐漸被酵素或其它活性氧化物(ROS)......等因素分解,分子量下降,一直到小片段。接著被周遭細胞內化、或再循環、或通過淋巴管排除。之後,HA主要在肝臟中被清除,其餘一小部分(~10%)腎臟清除,尿液中只有1-2%被排出體外。 在穩定狀態下:HA的新陳代謝率相當高──估計每天約有三分之一HA被降解成LMW-HA,同時有新的HMW-HA補上。 而這些「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比例高低,往往與其所在的「組織(微環境)狀態」有關。 ●HMW-HA→因具有捕獲大量水分的能力,因此可用於「潤滑」或「空間填充組織」如關節和結締組織。另外,它的親水性,也可以作為一種分子篩。並通過其濃度的變化,來影響組織的液體吸收率,這對傷口癒合(e.g.應對滲漏的組織液)非常有幫助。

3種簡單配方成分,降低90%的細菌吸附 @MSMF 知識PART

圖片
個人衛生護理(例: 乾洗手)──除抗菌效果外,降低細菌吸附──對健康,更有意義! 皮膚上有許多微生物存在,牠們是正常菌叢,也可能包含致病菌──因此皮膚「清潔」對個人衛生來說很重要。 尤其吃東西前、如廁後、探病前/後、或打噴嚏後的「清潔/消毒」,更是預防腹瀉、感冒......等傳染疾病的關鍵時刻。 然而許多個人護理用品(如乾洗手)──卻往往注重其抗菌效果,忽略產品配方成分對微生物附著皮膚上能力的影響。 因此有研究團隊針對此,進行了一連串的實驗,希望找出「有效降低細菌吸附」的配方成分,來提升這類衛生用品的清潔效益──提供更溫和有效的產品。 他們總共測試了17種化妝保養品配方常見的「增稠劑」 ,透過 簡單配方(增稠劑+甘油5%+水),來觀察這些成分 對「細菌附著表面」的影響。 ( 這些成分本身,均不具「抑制細菌生長」的抗菌能力。) 結果發現:有三種「親水性纖維素」成分,降低了細菌的附著力達90%──商品名分別是Benecel  A4C,Benecel  E-15和Natrosol 250 LR──論文中指出,並非所有具有相同INCI的化合物都給出相同的結果。 這些「親水性纖維素」可能透過增加表面的「水合層」,使細菌吸附的最初始階段,即遭受(水層)物理障礙,降低細菌沾附機率。 (原文參→ The Effect of Select Personal Care Ingredients and Simple Formulations on the Attachment of Bacteria on Polystyrene ) MSMF觀點: 這樣的發現非常有意義,或許未來可以透過「配方設計」就能提供有效的抗菌效果──而不用在「效力vs刺激副作用」之間,斤斤計較「防腐劑/抗菌劑」的用量,提供給使用者更溫和的產品。 尤其醫療院區用的乾洗手或消毒液,藉由這種「非特定/專一」的抗菌策略,或許更能有效避免「院內感染*」或「微生物-抗藥性」問題的發生率。 *有調查發現:醫護人員有落實洗手的比率,大概是 40~60% 左右──最常見的三個理由:手部衛生設備不完備(61%)、地點不便(56.8%)、產品使用不適(50%)。(引用自→ 乾洗手和消毒液有用嗎?醫師教你正確預防病毒細菌感染 )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乳油木指緣油】加強指緣保濕、維護指甲健康。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乳油木指緣油(配方成本 1.37 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Shea Butter Cuticle oil ●幫助:加強指緣保濕、維護指甲健康。                  同時避免乾裂粗糙,提升美甲效果 ●適合:指緣容易乾裂粗糙的人 (尤其職業因素: 如美容洗髮、餐廳、家庭主婦或美甲愛好者...等) 【配方組成與思路】 ● 搭配「乳油木果油」提供潤澤保濕、預防指緣乾裂,加上富含大量不飽和脂肪酸的「玫瑰果油」與「維生素E」加強抗氧化,提升指緣對環境傷害的保護力──避免「指緣」結構受損,導致外界病菌或化學物質,容易侵入甲母基質,傷害指甲健康成長。 ●另外添加「茶樹精油」提供抗菌訴求 PS.完整配方(+注意事項) &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PS.電子書 《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教你省錢、懂配方、做最適合自己的保養 

面對架上琳瑯滿目的化妝保養品──你也會感到困惑?產生選擇困難症嗎?@MSMF 資訊PART

圖片
放心!你並不孤單──有份剛出爐的消費者調查指出:70%的人,感覺自己被太多的化妝保養品選擇所淹沒──但矛盾的是...... 這份 消費者調查研究 ,是由Automat(一家專門提供人工智能AI溝通行銷的公司)委託市調公司Wakefield Research執行的。 該研究於2018年5/11~23進行,調查了1,500名年齡在18-65歲之間的美國女性美容消費者,家庭收入超過40,000美元。此外,調查受訪者是手機用戶,他們在智慧手機上安裝了Facebook Messenger,並且在過去三個月內購買了化妝保養產品。   結果發現: ● 71%的消費者,即使人已到店中,佇立貨架前,還是會拿出手機進行額外線上研究──等於On-line與Off-line同時發生。 ● 70%的消費者,認為她們被太多的化妝保養產品「選擇」所淹沒,63%的人對這些產品提供的「資訊(宣稱)」內容,依然無法降低她們對「產品」的困惑。 ● 大約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在購物時,希望能「獨處」,不喜歡有服務人員在旁。 而有趣的矛盾之處,就發生於此...... ● 將近一半(49%)的受訪者表示,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實體店鋪)」購買化妝保養品,他們肯定會使用或可能使用「虛擬美容顧問」,來幫助解答產品相關資訊或個人保養建議──但是卻對身旁「活生生,同樣能立即溝通、解答產品相關資訊」的服務人員,敬而遠之。 ●尤其伴隨「網路發展」成長的「千禧世代」,這群人更容易受「虛擬美容顧問」所影響,而發生消費行為。 (參→ https://beauty.bot/virtual-beauty-advisors-research/ ) MSMF觀點: 其實這於前篇《 台灣人因為"這些"因素──更願意掏錢買化妝保養品 》所提的研究結果相同。 想要讓「我 (消費者) 」買單──不在於「你 (產品) 」能對我多好?而在於「我,對你有多了解?」──並且這些相關訊息,最好是來自中立第3方管道。畢竟,廣告氾濫的年代,聽到的「事實」,往往都是「部分-事實」。更別說,生活中三不五時,老是被不間斷提醒著的「詐騙」關鍵字。 PS.或許您感興趣→ 新的革命正在發生──化妝保養品的「透明美」需求... @MSMF 資訊PART

台灣人因為"這些"因素──更願意掏錢買化妝保養品 @MSMF 資訊PART

圖片
研究:台灣消費者知識、品牌形象、參與度和開放性/體驗──如何影響消費者購買化妝保養品意願?結果... 「顏值」當道! 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化妝品的消費仍在增長。 但是──是那些因素?促使消費者「真正」掏出錢來,購買化妝保養品呢。 來自台灣拜耳與高雄醫大的一項網路調查研究: 探討「台灣消費者知識,品牌形象,參與和開放體驗──對購買化妝保養品意願」的影響? (共有400位受訪者參與,年齡介於20~65歲,男/女-比 = 1:3。) 結果發現: ●與他們的偏好或其他人的想法相比, 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或金錢」 來完成購買行為更為重要。 ●對購買行為的影響: 「消費者知識」>「品牌形象」 。 當消費者認為他們擁有更高的消費者知識時,他們會對購買決策更有信心,然後這將使他們有更高的購買意願。 ●「參與度」對購買行為無顯著影響。這裡指:從冒出念頭、相關產品資訊收集/比較、到最終決定購買時的參與度。 受限於不同人、不同時間點,資訊接收管道不同,因此產品的「參與度-變異性」很大──但是統計分析後,卻發現「參與度」主要影響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認知,不影響最終「購買行為」。 ● 「開放個性/體驗」 對購買意願有積極影響。 研究發現那些具有「高意願-嘗試新事物-個性」的人,更容易掏錢購買化妝品。 (原文→ Consumer Knowledge, Brand Image,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Involvement: A Case in Cosmetic Consumption ) MSMF觀點: 對於「 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或金錢,才願意買化妝保養品」 似乎還蠻符合「不景氣的年代」萬事都得精打細算生存之道──有高CP值,才值得把辛苦賺來的錢給掏出口袋來。 另外,大概是因為網路調查──提供便利的購買流程,快捷的貨物配送──大大省時/省麻煩,當然更受青睞。 而關於 「品牌形象,輸給消費者知識」 倒是蠻出乎小編意料的。 因為「知名品牌」往往代表產品的「品質」可靠,即使是剛剛新創的配方劑型,也一定有平均水準以上的表現保證。 但是或許是「黑心」新聞,報不停──沒人敢付出100%的信任──所以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判斷。 導致現代化妝保養品的「成分-控」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水性可剝指甲油】美甲顏色自由配!一撕即卸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水性可剝指甲油(粉紅) (配方成本 0.19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Water based Peel off Nail Polish ●學會後: 你可以美甲顏色自由配 + 卸除超簡單,輕輕一撕即卸除 (無需"去光水") ●適合:不喜歡溶劑嗆鼻氣味、與卸妝麻煩的人 【配方組成與思路】 ※ 利用”成膜劑”+想要的”顏色(色粉/色素)組合”,       再依需求(例如:塗抹延展性? 想多快乾? 薄膜軟硬...等)去調整適合的[配伍%] 即可。 PS.完整配方/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PS.電子書 《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教你省錢、懂配方、做最適合自己的保養 

恐怖! 有人做日光浴→臉「開大洞」罹癌──想要小麥膚色,你可以這樣做...@MSMF 就想說說PART

圖片
TVBS新聞:美國一女子嚮往「小麥肌」,不擦防曬做日光浴,結果臉「開大洞」罹換皮膚癌!──想擁有健康小麥膚色,有3種安全方法:1.類胡蘿蔔素、2.仿曬劑、3.化妝... 近日,根據 TVBS新聞報導 : “美國一43歲女子,想要快點擁有「小麥肌」膚色,故意不擦防曬做日光浴──結果先是發現鼻子上長了一顆像痘痘的凸狀物,剛開始她並沒有特別在意,沒想到後來這顆「痘痘」爆開血流不止, 鼻子上硬是開了一個洞 ( 慎入~ 參Daily Mail圖) ,嚇得她趕緊就醫,經醫師診治才發現是因為不喜歡擦防曬,罹患皮膚癌。......” MSMF觀點 雖然對多數東方人來說,皮膚「白皙、透亮」才美──「防曬」加「美白」才是市場需求。 但是對許多本來就是「白膚」的歐美人士而言,小麥肌「古銅色」皮膚,才是健康、有魅力的象徵──因此,沒事曬曬太陽,或度假時躺在沙灘上「日光浴」甚麼都不做,一直是「天生白膚」人士的喜好。 但不管如何「防範UV的傷害」──皮膚「防曬」千萬不可忽略! 其實想要「曬成古銅色、擁有小麥肌」可以透過下面三種方式獲得: 1. 多吃含「類胡蘿蔔素」食物 →當長期、大量食用含「類胡蘿蔔色素」的食物,這些色素分子最終會沉降至皮膚,使膚色變的偏黃~紅棕色。     相較於增加黑色素變黑,「類胡蘿蔔色素」提供更接近於──所謂「健康-小麥肌」的膚色標準,同時持續的效果也較久。   *此方式:免日曬、合乎生理又有效──只是「見效」慢,通常得以「月」為單位來算;另外,若想回歸原本膚色,只要停止食用這類食物即可,就是也得等上幾個月的時間來退色。  2.使用「仿曬劑」 →在「仿曬」產品中,常見仿曬成分DHA(Dihydroxyacetone, 二羥丙酮),會透過與皮膚角質蛋白(胺基酸)發生「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的褐變現象──如同食物的焦糖化,使膚色變深褐色。   *此方式相當於對皮膚角質層「染色」(也無需日照)──所以須注意塗抹的均勻度,避免出現嚴重「色差」。     另外,由於皮膚角質層會不斷持續地代謝更新,所以通常使用後數天,就會發現膚色漸漸轉淡,大約2~3週顏色會完全脫落消失。若使用去角質產品,還會加快脫色速度。   *要注意的是:研究發現使用DHA的皮膚,比未使用者

皮膚保濕、皺紋、彈性──韓研究:吃的膠原蛋白肽,有效! @MSMF 資訊PART

圖片
韓國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口服低分子量膠原蛋白肽,有助改善皮膚的水合、彈性和皺紋... 皮膚出現明顯老化皺紋,主要源自皮膚細胞外間質──膠原蛋白、彈性纖維和玻尿酸的流失。 而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增生補充這些胞外間質的速度,會逐漸下滑,慢慢跟不上消失速率──於是皮膚皺紋越來越深、越明顯;保濕能力也跟著衰退;皮膚喪失彈性、鬆垮。 因此補充這些真皮層的主結構分子──是「抗老」保養有效的關鍵──尤其膠原蛋白,約佔皮膚乾重的70%以上。 吃的膠原蛋白──到底有沒有用? 這個議題,事實上──正/反雙方吵了很久,也沒有正確的答案。 ●反方(認為吃的膠原蛋白──無效):吃下去後,經腸道消化、吸收──如何確定真能到送達皮膚真皮層?又確實被纖維母細胞用來製造新的膠原蛋白? ●正方(認為吃的膠原蛋白──有效):通常根據自身經驗,也有各式的研究測試(如下文提到的實驗也是),但考慮到這些實驗的規模度或資金來源的話,又難免讓人夾雜了一絲疑慮。 反正誰也說服不了誰! 韓國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 研究團隊招募64位40~60歲的女性受試者,隨機分組請她們每日口服一瓶50ml的試驗製劑或安慰劑(配方如下),其中差異在──含或不含──1000mg的低分子量膠原蛋白肽(源自魚皮的膠原蛋白水解產物,具有> 15%的三肽含量,包括3%的Gly-Pro-Hyp)。 實驗持續12週──期間要求受試者,避免攝入任何類似的膳食補充劑,以及使用任何護膚品、化妝品和按摩。 然後評估受試者的皮膚「水合度、彈性和皺紋」狀況。 結果發現: ●皮膚水合的增加量:在6週時比安慰劑組高7.23倍,在12週時高出2.9倍。 ●皺紋改善:在12週時,試驗組比安慰劑組高10.5倍。 ●皮膚彈性改善:試驗組優於安慰劑組。 (也許你感興趣→ 護膚保養必懂:6 種常見皮膚檢測-依據原理 @MSMF 知識PART ) 研究團隊結論: 每日1000mg的低分子量膠原蛋白肽,能幫助改善人體皮膚的水合,彈性和皺紋。 (原文 參→ Oral Intake of Low-Molecular-Weight Collagen Peptide Improves Hydration, Elasticity,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