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8的文章

明星抗老成分「維生素A(Retinol,視黃醇)」的可靠替代者「補骨脂酚(Bakuchiol)」?@MSMF 知識PART

圖片
抗老化-臨床研究「補骨脂酚(Bakuchiol)vs維生素A(Retinol,視黃醇)」兩者抗皺效果一致,但補骨脂酚更溫和... 在抗老化保養品中「維生素A(Retinol,視黃醇)」一直都是配方必加的活性成分──它能刺激皮膚細胞增生/分化,促進更新;加上大量的研究數據支持──所以不管是抗痘(促角質更新)或抗老化(對抗皺紋),維生素A都是明星級的成分。 但是維生素A,卻也容易帶來令人不適的副作用──造成皮膚泛紅、脫皮、乾癢、灼熱......等刺激現象──所以尋求更優質的替代成分,是皮膚學界致力的目標。 補骨脂酚vs 維生素A(視黃醇) 因為傳統中藥材「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又名破故紙」中的「補骨脂酚(Bakuchiol)」成分,與「維生素A(Retinol,視黃醇)」結構類似...... 加上基因研究確認:「補骨脂酚」調節細胞「基因表達圖譜」與「維生素A(Retinol,視黃醇)」者類似──因此「補骨脂酚」被視為「維生素A(Retinol,視黃醇)」的潛在抗衰老替代成分。 (參→ Bakuchiol: a retinol-like functional compound revealed by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and clinically proven to have anti-aging effects .) 而最近Dhaliwal S. et al.研究團隊,就針對「補骨脂酚vs 維生素A(視黃醇)」發表了一項隨機、雙盲-臨床研究結果: 44位受試者──每天使用兩次0.5%的補骨脂膏 vs 0.5%的視黃醇霜──在為期12週的研究中顯示「補骨脂酚」跟「維生素A(視黃醇)」都能有效降低「皺紋及色素沉澱」(透過不知情的皮膚科醫師評估),並且作用效力上,兩者一致並無統計學差異。 但其中使用視黃醇霜組,有更多人報告:發生皮膚鱗屑及刺痛現象。 研究人員結論: 「補骨脂酚」具有與「維生素A(Retinol,視黃醇)」相當的抗老化(皺紋)功效,並且比「維生素A(Retinol,視黃醇)」有更低的副作用──「補骨脂酚」有望成為維生素A(視黃醇)的溫和"抗衰老"替代成分。 (參→ Prospective,

最新小鼠研究提示:恢復粒線體功能→逆轉「老化皺紋&掉髮」現象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美國最新小鼠研究:修復粒線體DNA損傷,可反轉小鼠皮膚已存在之「老化皺紋&脫毛掉髮」現象... 皮膚衰老現象──例如:鬆弛、皺紋、黑斑、脫毛掉髮......等,往往起因於「新生(補充)」不足,所以膠原蛋白、彈力蛋白、自由基清除......等生合成反應或皮膚修復機制的喪失,而導致老化。 其中細胞「粒線體(mitochondria)」──負責合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提供細胞反應活動所需能量──猶如細胞的發電廠,透過TCA cycle(tricarboxylic acid cycle)與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反應,製造提供細胞所需90%的ATP數量。 因此無可避免地──製造ATP的過程中之副產品「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也相對密集出現於此,帶來傷害粒線體結構與正常生理功能的執行。 雖然細胞擁有「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等抗氧化酵素,來幫助清理ROS──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清除效率會逐步下降,於是有更多ROS遺留,傷害粒線體。導致ATP能量供應不足,細胞近一步惡化,更加無力清除累積越來越多的ROS──於是惡性循環,不但細胞失去正常功能,造成生理缺陷;最終甚至細胞發生自我凋亡(apoptosis)──整個過程,即「衰老,然後死亡。」 事實上,科學家已確認:「老化」與「粒線體異常」有高度相關! 許多跟老化有關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等,均發現有粒線體高度異常現象──如粒線體數量驟降、ATP產能低下、或粒線體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的缺失或出現高度變異性......等。 根據Ruoyu Zhang等人的研究: *70歲以上的人,對比40歲以下──其mtDNA變異度,要多出58.5%。 *而且隨著年齡增長:mtDNA的正常複製率──每年平均流失40%(複製量)。 (參→ Independent impacts of aging on mitochondrial DNA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humans ) --> 所以當mtDNA出現大幅變異、或

日本研究:保養用 美容儀器──到底有沒有效? @MSMF 知識PART

圖片
東京工科大學測試:使用「保養品vs. "保養品+美容儀器"」4周後──皮膚彈性、毛孔&纖維母細胞等變化... 皮膚老化最惹眼的徵狀就是──鬆弛下垂,缺乏彈性──所以我們使用各種美容手段、各式護膚保養品,來延緩衰老! 其中「 家用-小型-美容儀器/美膚儀/按摩儀/導入儀 」更是蓬勃發展──宣稱的保養原理&功效依據也是五花八門。 但真的有效果嗎? 研究:使用保養品 vs 保養品+美容儀器 東京工科大學(Toky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raduate School)近期發表了一項「家用型-美容臉部按摩儀」的驗證測試研究: 他們招募12位30~59歲之間的日本女性,進行為期4週的對照實驗──受試者每天一次:於臉部塗抹專用凝膠(活性成分只包含:甘草酸二鉀和維生素E),並在其中一側臉頰部位,追加使用美容儀按摩30秒──然後在第2及第4週時,請不知情的專業評估人員,分析受試者的皮膚彈性、毛孔大小、紫質分析.....等。 此外,研究人員還透過「纖維母細胞培養」實驗──在細胞成長過程中,刻意施加美容儀刺激([作用3秒、休息1秒] x 5組),然後分析纖維母細胞成長後,其生長因子、膠原蛋白、彈力蛋白、ATP合成......等老化相關蛋白-基因的活化表現度(差異)。 結果發現: 使用「保養品+美容儀器」側的臉頰,比單純只使用保養品的部位──皮膚彈性增加。但毛孔大小變化與紫質分析,結果並無顯著性差異。 而纖維母細胞實驗,則發現「美容儀-刺激組」纖維母細胞的生長因子、膠原蛋白、彈力蛋白、ATP合成......等有關基因表現,活化度都有顯著提升。 研究人員結論:使用「保養品+美容儀器」對皮膚彈性的改善──有正面效應。 (參→ Utility of the Teslar Facial Massager for Skin Elasticity and the Mechanism of its Effects ) MSMF觀點 ●不管是甚麼類型的美容儀器?作用原理為何?──相信對皮膚進行按摩動作,至少一定有某種程度的促進微循環,帶來更多營養,也加速移除皮膚細胞的廢棄物──所以就這個觀點來看:美容儀器對皮膚的抗老保養,是有幫助的。 但效果大不大?值不值得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天然柔珠潔顏露】柔軟清潔,友善環境!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天然柔珠潔顏露(配方成本 0.11 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Cleansing Lotion with Alginate Microbeads ●塑膠微粒禁用,改用可分解的海藻膠柔珠──柔軟清潔肌膚,同時友善環境! 【配方組成與思路】 ※採用三仙膠作為增稠劑 ※搭配尿囊素與原B5,提供舒緩、保濕功用 ※並利用海藻膠柔珠,替代塑膠微粒,協助加強皮膚老廢角質清潔力 PS.完整配方(+注意事項)&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PS.一次搞懂! 保養品配方的秘密《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免費試閱索取→ 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l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海藻膠柔珠】取代塑膠微粒,環保可分解!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海藻膠柔珠(配方成本 0.08 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Alginate microbeads ●取代塑膠微粒,生物可分解材質,符合永續發展-環保訴求! 【配方組成與思路】 利用海藻酸鈉高分子結構中的「鈉離子(Na+),會被「鈣離子(Ca2+)」取代,產生交聯結構(不溶於水)→固化形成柔珠顆粒。 PS.完整配方(+注意事項)&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羅勒抗真菌作用──能應用於抗頭皮屑洗髮精,作為天然去頭皮屑成分嗎? @MSMF 知識PART

圖片
清邁大學研究:「羅勒發酵萃取」具抗真菌作用,故開發一系列抗頭屑洗髮精配方,測試結果發現... 頭皮屑問題,全球人口流行率~50% 根據文獻:「頭皮屑」在全球人口中流行率接近50%──換句話說,大約每2人之中,就有1人的頭皮容易出現「雪花片片」的頭皮屑困擾。 然而「頭皮屑」雖已有數十年的研究歷史,但是對於「形成原因/機制」仍缺乏明確的一致性共識。 目前主流觀點:頭皮屑是由於──個人體質(頭皮較敏感)+皮脂分泌(脂漏性皮炎)+馬拉色菌屬真菌( Malassezia sp., fungi)代謝物──共同造成的結果。 (參→ Dandruff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joined interactions between host and microorganisms ) 因此為了對抗頭皮屑──在洗髮或頭皮護理產品中,添加「抗真菌劑」來抑制馬拉色菌,便成為「去頭皮屑-訴求」的配方關鍵。 「羅勒」抗真菌作用=天然抗頭皮屑成分? 羅勒(basil)除了作為烹飪的香料外,更是傳統藥用植物──被用來治療跌打損傷和蛇蟲咬傷等。 而最近清邁大學的研究發現:「聖羅勒( Ocimum tenuiflorum )-發酵萃取」具抗馬拉色菌作用──其中某些菌株的測試結果,更是與「抗真菌藥-酮康唑(ketoconazole)」有相同的作用效力。 顯然「聖羅勒-發酵萃取」有機會成為──天然的抗頭皮屑成分! 於是研究人員,先開發的8種洗髮配方,最後並透過30位21-30歲女性志願者,篩選出使用性最佳的配方──來添加「聖羅勒-發酵萃取」加以測試:該洗髮配方對「馬拉色菌」的抑制效果。 結果發現:配方使用「聖羅勒-發酵萃取」2%、5%及10%,均出現抑制「馬拉色菌」功效──但是隨著「聖羅勒-發酵萃取」濃度增加,抑制效果並未跟著顯著提升。同時,對比於市售抗頭皮屑洗髮品的「抗-馬拉色菌」效果,顯然還比不上,仍有一小段差距。 所以研究人員結論:「聖羅勒-發酵萃取」具有效的抗真菌活性。因此可用作開發「去頭皮屑洗髮產品」的有效成分──只是使用2%即可。 雖然抑制「馬拉色菌」功效不是很強,但是「聖羅勒-發酵萃取」是天然發酵產物,製造成本更低,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溶劑廢物更少──對環境更加友好、無害、毒性小。

配合皮膚生理時鐘──讓護膚保養CP值更高!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研究表明:違背皮膚生理時鐘運行,會促使皮膚加速衰老──有效保養、日夜大不同... 人體為了更好適應生存於──24小時晝夜(週期更替)的地球環境──皮膚已經演化出「配合晝夜變化」的相應「生理機制-排程」。 主要受「光」制約:當眼睛視網膜接受"光"訊號,會通知「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i, SCN)」發出~24小時節律的生理時鐘指令──包含賀爾蒙與神經訊號──使身體產生相應的週期節律變化。例如:皮膚細胞啟動DNA修復、或皮脂分泌、或溫度調控......等。 所以,若我們在進行皮膚保養行為時,能配合皮膚「排程」──將能使保養品的效用,獲得高CP值回報;也能避免在錯誤的時間點,做錯誤的保養動作──不但使保養無效;花費的金錢,打水漂;甚至可能因為干擾皮膚正常生化反應,反而更糟,人為加速皮膚衰老。 皮膚的「日/夜-生理時鐘」反應 根據研究資料,簡單概述── 「白天」時: ●皮膚的屏障防禦能力最高。 ●皮膚pH值較高。 ●皮膚皮脂分泌量最大。 ●皮膚細胞增生率最低。 「夜間」時: *皮膚細胞DNA修復能力最強。 *皮膚增生率最高。 *皮膚溫度較高。 *皮膚的穿透率最高(=屏障防禦能力最低)。 *皮膚TEWL最高。 *皮膚發生搔癢機率最高。 *皮下微血管血流量最高。 (更多可參→ Biological Rhythms in the Skin ) 所以「日間/夜間」保養簡單原則 「白天」時: →維持皮膚屏障功能健全為主要保養目標 。 →同時搭配預防UV、降低ROS等危害因子生成。如添加:氧化活性成分。 →若屬油性膚質,則可搭配控油保養成分。 (至於──促進增生、修護功能的活性,留待夜間使用,效果更佳!) 「夜間」時: →適合含「促進增生、修護」等活性成分的「抗衰老(訴求)」保養品。 →另可輔助搭配:ATP能量、修補材料/工具......等的補充,如Vitamin C、胺基酸...等。進一步協皮膚細胞「修補」反應,以提升新陳代謝,例:膠原蛋白、彈力蛋白增生......等,延緩皮膚老化症狀。 →可以使用保濕成分,避免TEWL過多。 →敏感性肌膚──因為夜間皮膚屏障功能下降,更容易有搔癢出現──除做好保濕外,可以適當使用抗炎成分,舒緩肌膚不適。 PS《 保養品DIY

多喝牛奶,多痘痘? 一份78529人「痤瘡vs奶製品飲食」整理報告 @MSMF 知識PART

圖片
Nutrients期刊:食用乳製品和痤瘡發展關聯──針對7~30歲、總數78529人的系統性文獻回顧與薈萃分析結果顯示... 近日 Nutrients期刊發表的一份文章 ──Christian R. Juhl等人研究團隊,針對「食用-乳製品 vs 痤瘡發展」的關聯性,系統性整理回顧了:總數達78529人(其中痤瘡病例23046人+對照組55483人)、年齡7~30歲之間的各個「痘痘vs 飲食」相關研究論文資料,並執行 薈萃分析(meta-analysis) ──結果顯示: 相比於對照組(未食用乳製品者),在95%信賴區間下...... ●食用「任意乳製品」的痤瘡 勝算比(odds ratio, OR) 為 1.25; ●食用「全脂-乳製品」的痤瘡勝算比(odds ratio, OR)為 1.22; ●食用「任意牛奶」的痤瘡勝算比(odds ratio, OR)為 1.28; ●食用「全脂-牛奶」的痤瘡勝算比(odds ratio, OR)為 1.22; ●食用「低脂/脫脂-牛奶」的痤瘡勝算比(odds ratio, OR)為 1.32; ●食用「起司」的痤瘡勝算比(odds ratio, OR)為 1.22; ●食用「優格」的痤瘡勝算比(odds ratio, OR)為 1.36。 (其中「低脂/脫脂-牛奶」的OR值 >「全脂-牛奶」者結果──研究人員解釋:因為「低脂/脫脂-牛奶」組的攝入量更高。) 另外,飲用(任意)牛奶的「頻率」相比對照組(≦1杯/週)...... ●「2~6杯/週」的痤瘡勝算比(odds ratio, OR)為 1.24; ●「1杯/天」的痤瘡勝算比(odds ratio, OR)為 1.41; ●「≧2杯/天」的痤瘡勝算比(odds ratio, OR)為 1.43。 Christian R. Juhl等人分析結論: 總之,任何乳製品,如牛奶、優格和起司,都與7~30歲個體痘痘(痤瘡)的OR增加有關。並且大量食用乳製品,帶來更大勝算,促使痘痘(痤瘡)出現。 但是「食用何種乳製品?」又「食用頻率多寡?」會如何影響痘痘(痤瘡)的發展? ──仍需更多研究、與大型的隨機/雙盲/對照-臨床實驗,才能斷定。 (原文 參→ Dairy Intake and Acne Vulgaris: A Syst

果酸(AHAs)和皮膚:敵人還是朋友──取決於? @MSMF 知識PART

圖片
慈濟大學研究:果酸中的甘醇酸對皮膚具「光毒性or光保護作用」取決於濃度──當濃度... 果酸──α-羥基酸(α-Hydroxy acids,AHA) 包含:甘醇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乳酸、杏仁酸......等都屬於「α-羥基酸(α-Hydroxy acids,AHA)」──即酸分子上的-OH 官能基,鍵接於酸分子的 α 碳原子上。 同時由於AHA多數來源自水果,因此被俗稱「果酸」。 果酸對皮膚的兩面性──敵人or朋友? 從1974年Eugene Van Scott和Ruey Yu提出:果酸AHAs對皮膚角質相關病症有治療功效起──多年來醫界與化妝品界的果酸應用,以非常廣泛流行。 但是,果酸對皮膚角質的剝離效果──卻也帶來副作用,造成皮膚變得敏感脆弱,尤其容易受UV刺激產生「光毒性」危害。 不過矛盾的地方在──也有研究指出:果酸成分,對皮膚具有「光保護作用」。 (參→ Inhibitory effect of glycolic acid on ultraviolet B-induced c-fos expression, AP-1 activation and p53–p21 response in a human keratinocyte cell line ) 所以慈濟大學針對果酸中的甘醇酸(glycolic acid)進行試驗──其對皮膚UVB照射,有不良影響危害、還是有光保護作用的關鍵──分水嶺為何? 藉由小鼠背部皮膚測試不同濃度(1%、2%、3%和5%)的甘醇酸,結果發現:高濃度(3%和5%)引起皮膚刺激或化學灼傷;而低濃度(1%和2%)卻能顯著降低UVB誘導的發炎因子(e.g. TNF-α, IL-1β,  IL-6, IL-8和COX-2....)提供保護(抗炎)作用。 因此研究人員結論: 果酸AHA是皮膚的朋友或敵人?──取決於其濃度。 用作高濃度的AHA會破壞皮膚屏障的角質細胞的內聚力,導致皮膚刺激,這對皮膚有害。 與此相反的,由於發炎/細胞調控訊號的表觀遺傳修飾,低濃度的AHA可能對皮膚有益。 (參→ Dual Effects of Alpha-Hydroxy Acids on the Skin )   PS.《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一次搞

新發現:為何口腔內傷口,比外部皮膚傷口──好得快、又不留疤? @MSMF 資訊PART

圖片
Science News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一些特定蛋白質,有助於口腔傷口快速癒合、且不留疤痕...... 雖然口腔黏膜與身體其他部位的表皮組成相似,同樣由角質細胞構成,也包含有基底層、棘狀層、顆粒層與角質層──但是,同樣出現傷口時,口腔內的癒合速度,卻遠遠超過外部皮膚。 造成差異的原因是什麼?一直知之甚少。 直到最近──Iglesias-Bartolome R等人研究團隊,才明確找出──造成口腔黏膜與身體皮膚,傷口癒合速度不同的關鍵因素。 根據 Science News報導 :研究團隊透過在30名志願者的嘴巴和上臂內側皮膚製造小傷口。 觀察到:口腔傷口的癒合速度是手臂皮膚傷口的三倍(癒合速度:口腔黏膜約0.3mm/天;手臂則0.1mm/天)。 另外研究人員,透過分子圖譜(Molecular Profiling)技術,發現角質細胞在口腔黏膜或皮膚部位,刺激(受傷)後活化的兩種特定蛋白「SOX2 (sex-determining region Y-box 2)和PITX1 (paired-like homeodomain 1)」的表現量不一樣──口腔角質細胞出現較高的SOX2與PITX。 SOX2與PITX被觀察到能:加快細胞遷移速率,並提高傷口的癒合復原度(wound resolution)──所以口腔黏膜比手臂皮膚,可以更快縮小傷口,同時避免出現疤痕機會。 (參→ Transcriptional signature primes human oral mucosa for rapid wound healing. ) MSMF觀點: 在美容保養方面,未來若能就這些轉錄因子蛋白質,達到特定分子調控或影響──也許以後"長痘痘"或醫學美容"手術後"的傷口護理等,皮膚癒合復原就能更完美,也不怕痘疤/疤痕的副產物殘存。 PS.《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省錢~做最適合自己的保養。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爽身抑臭霜】吸濕/吸油-作用,並抑制體臭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爽身抑臭霜(配方成本 0.35 TWD/g) Skincare DIY at Home: Refreshing and Deodorizing Cream ●提供:吸濕/吸油-作用,並抑制體臭                                                   ●適合:腋下/胯下等,大汗腺分布較密集,且容易悶/熱/濕的部位 【配方組成與思路】 ※採 W/O 配方劑型 ,並將「水相」pH 調整至= 4。     (參→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基礎"W/O乳霜"配方要點】 ) ※ 安弟羅巴油(Andiroba oil) →能「舒緩肌膚」 ※ 杏仁酸(Mandelic Acid) →本身亦有「抗菌」作用 ※ 玉米澱粉 →提供吸濕/吸油能力,幫助保持乾爽。 PS.完整配方(+注意事項) &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PS. 免費試閱索取 電子書 《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教你省錢、懂配方、做最適合自己的保養 

痘痘反覆,好不了?──解決"痘痘"的新思考方向「皮膚pH」 @MSMF 知識PART

圖片
儘管已知痘痘(痤瘡)的發病機制,並有效果驗證的治療方法──但現實中不可避免地,痘痘仍經常反覆發作──何解?痤瘡問題的新切入點「皮膚pH」... 儘管已知痘痘(痤瘡)的發病機制──四大主因:1.毛孔角質化異常、2.皮脂分泌過多、3.痤瘡桿菌孳生、4.發炎反應影響──並分別針對性的開發出有效(且驗證過)的各式治療方法。 (參→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如何設計”抗痘”配方? @MSMF 知識PART ) 但是痘痘(痤瘡)問題,仍然是皮膚科門診中最常見的病症──今天治好了,不代表明天過後,從此「痘痘」不再來 因此,尋求常規療法之外的改善「痘痘(痤瘡)問題」方式,是科學家們開始努力的方向。例如:先前介紹過的「痘痘vs暴露組(exposome)」;或以下要介紹的「痘痘vs皮膚pH」關係──都是為了能在未來,可以更全面完善地對抗「痘痘(痤瘡)問題」,不要一直面臨「痘痘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窘境。 (參→ 歐洲皮膚科醫師委員會建議:治療痘痘前先檢視「6 大暴露組(EXPOSOME)」以提升療效 @MSMF 知識PART ) 痘痘(痤瘡)vs皮膚pH Chaitra Prakash等人研究團隊,曾就200名15~30歲(男/女=1/1)的痘痘患者;與相等條件的200名健康男女,進行皮膚pH檢測──結果發現: ●痘痘(痤瘡)皮膚pH值→ 高低分布區間大而散亂。(組平均值落在pH=6.35±1.30) ●健康(正常)皮膚pH值→ 高低分布區間小且趨近。(組平均值落在pH=5.09±0.39) (參見→ 圖1 、 圖2 ) 總結來說: 痘痘(痤瘡)皮膚的pH值 > 正常皮膚pH值。 研究人員認為: 偏鹼的皮膚pH值,有損角質層的屏障功能 (註:正常表層角質的pH約為4~5.5),導致皮膚容易遭受刺激感染,與發炎現象出現,包括痘痘(痤瘡)。 另外, 偏高的皮膚pH,也會影響表皮中包含酵素、細胞分化等反應 作用 ──例如:參與「神經酰胺(ceramide)合成」的兩種酵素「β-葡萄糖腦苷脂酶(β-glucocerebrosidase )」和「酸性鞘磷脂酶( acidic sphingomyelinase)」就分別需要pH=5.6和4.5的環境下,才能正常工作發揮。又如:持續升高的pH,易促使絲氨酸蛋白酶(serine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