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9的文章

為何流汗容易皮膚癢? @MSMF 知識PART

圖片
有些人一運動流汗就發癢;另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常抱怨:汗水,讓皮膚的「搔癢」(不適症狀)更惡化──但為何「流汗(汗水)」會導致皮膚「搔癢」狀況?──有2種解釋... 「流汗」是人體用來「調節體溫」的重要機制──可以透過「汗水」的蒸發,將身體過多的熱量帶走,幫助身體降溫,維持體溫穩定! 汗水的組成中:絕大部分是「水」(98~99%)──另外包括少量的電解質(e.g.氯化鈉/鉀、碳酸氫鈉)、尿素、丙酮酸和乳酸等。此外,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蛋白酶抑製成分(protease inhibitors)、進入人體的藥物、化妝品成分or金屬,也可能會出現在汗水中,隨汗液排出體外。 所以理論上──汗「水」應該不會造成皮膚「不適(症狀)」的出現! 反而,還有利皮膚健康──例如,其中所含的: *「尿素和乳酸」→是天然保濕因子(NMF)的成員之一,參與角質層的「抓水」作用,幫助皮膚保濕。 *「乳酸」→能幫助維持「皮膚表面→呈弱酸性(微環境)」條件,有利皮膚微生物群-生態平衡,有助皮膚屏障功能健全。 *另外「抗菌肽」成分→更能幫助「打擊有害菌」,是輔助皮膚屏障功能的利器之一。 然而,現實是──有些人,身處高溫環境或運動→流汗時,皮膚就會莫名「發癢」不舒服;或是在皮膚病患(e.g.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 AD ) 身上,也常觀察到「流汗vs.搔癢」之間,存在明顯的連繫,流汗(刺激)→搔癢(症狀)加重。 但為何如此? 「流汗(汗水)→導致皮膚搔癢」...Why? 有關「流汗(汗水)→導致皮膚搔癢」的病理機制──目前研究,尚未有明確定論。 不過,依現階段研究──大概可區分為「直接or間接」2類狀況,來解釋: ●「直接」狀況──皮膚上停留的「汗水」過多→導致皮膚角質層浸潤(含水量過高),使屏障功能衰退;加上皮膚微生態(環境)變化(水分↑),而容易遭受皮膚微生物的侵入(感染),引發炎症反應/搔癢/發紅等症狀。 e.g.私密部位的肌膚搔癢,就往往與念珠菌( Candida sp.)感染有關。 此外,若 加上「衣物→覆蓋/摩擦」影響──會更加重:大量汗水對皮膚屏障的損害─ ─造成皮膚脆弱/易敏感。e.g.夏天常見的長痱子(Miliaria)狀況,就往往因為汗水被衣物所阻,難以揮發移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10%B3修護凍膜 】全方位肌膚保養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 ●10%B3修護凍膜 ●10% B3 Repair Gel-Cream (配方成本 0.79 TWD/g) 藉由全能型「維生素B3(菸鹼醯胺)」活性+高濃度配方→全面調理肌膚,提供:控油、舒緩、保濕、提亮膚色、淡化皺紋、&增強肌膚防護能力...等多重護膚保養功效。 【配方組成與思路】 ●「凍膜」劑型→與一般「片狀-面膜」相比→優勢在:相對能「更全面-緊貼」肌膚──不容易遭受「面膜布」未完全攤平,出現氣泡空隙的「貼合度」影響;另外,單就「使用性」→也更加便利(e.g.臉部活動,不受限制)。 ●採「偽乳化(Pseudo-emulsion)」配方架構。(這裡~須注意所用「膠體」的選擇) ●使用-高濃度「維生素B3(菸鹼醯胺)」配方→提供全方位護膚功效,幫助肌膚:控油、舒緩、保濕、改善暗沉蠟黃(阻止黑色素傳送)/老化皺紋、並有促進神經醯胺生成的修護作用。 ●同時搭配「積雪草萃取+維生素E」→進一步加強「舒緩、修護+抗氧化」功效。 ●最後「荷荷芭油」→幫助:潤澤肌膚、鎖水保濕。 *完整配方→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S.《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PPS. 【BLOG文章~總目錄】My Skin My Forum 護膚保養品DIY #10%B3修護凍膜 #無乳化劑-偽乳化(Pseudo-emulsion)配方 #晚安凍膜

擦保養品→補充「神經醯胺」──選對「配方」才有效 @MSMF 知識PART

圖片
許多皮膚屏障功能缺陷的病症(e.g.異位性皮膚炎、皮癬、乾燥脫屑...等),都與「神經醯胺(Ceramides)的缺乏」有關──因此外擦保養品→補充「欠缺」的神經醯胺分子,很合理──但是神經醯胺:高度親脂性+屬於大分子(>500 Da)+容易結晶型態的特性→真能順利(有效量)進入皮膚角質層內部嗎? 皮膚的「屏障功能」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取決於「角質層結構」的健全度? 而其中的「細胞間脂質」更是扮演了──影響皮膚:是不是容易乾燥起屑?、TEWL(經皮水分散失量)增加、或外在物質(e.g.保養品活性or刺激異物)能否輕易滲透入皮膚?──的關鍵要角! 正常角質細胞間「脂質」組成──50%神經醯胺(ceramides)、25%膽固醇(cholesterol)與15%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所以「神經醯胺」備受關注! 許多皮膚疾病(症狀)──都已被證實:與「神經醯胺的缺陷」有密切相關。 例如: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被發現其「神經醯胺1」減少52%。 *銀屑病(Psoriasis, 牛皮癬)──被發現「神經醯胺1、3、5、6」減少;TEWL增加。 *乾性膚質(Dry skin)──被發現「神經醯胺1~6」都比正常肌膚者低,所以留不住水分、保濕能力低。 神 經醯胺「新 / 舊 - 命名」對 照 。 ( 引用自 → Recent Advances on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eramides to Restore Barrier Function of Skin ) 擦保養品→補充不足的「神經醯胺」──有效嗎? 根據Emine Kahraman等人最近發表的文獻回顧《 Recent Advances on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eramides to Restore Barrier Function of  Skin 》整理報告: ●在保養品(配方)中添加「神經醯胺(成分)」──目的是想藉由[外擦]補充神經醯胺,以修復皮膚的屏障功能──然而神經醯胺本身的「高分子量+高親脂性+結晶傾向」特性→是否真能:滲透到皮膚深處,一直都有爭論。 例如:要搭配「助滲透劑」成分→才能觀察到「顯著的」臨床反應。 ●因此,

天然ㄟ尚好?!──嗯~[頭皮屑]馬拉色菌-也說:YES!@MSMF 知識PART

圖片
德國研究:常見的保養品成分→對「皮膚-微生物」有何影響?──他們測試了:馬拉色屬真菌(→頭皮屑/脂漏性皮炎)、棒狀桿菌(→紅癬)&葡萄球菌(狐臭/腳臭/異味/皮膚炎...) 我們知道:維持「皮膚-微生物(生態)」平衡──對肌膚「健康」重要;也能有利「肌膚保養」的成效,避免「個人魅力(值)」扣分──例如: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pp.)→會造成狐臭/腳臭......等「異味(體臭)」發生。 *痤瘡丙酸桿菌( Cutibacterium acnes)→會導致「痘痘」問題。 *馬拉色菌屬真菌( Malassezia spp.)→與「頭皮屑」的出現有關。 正常情況下,皮膚上的「微生物(們)」會彼此「制衡」──我們不太需要費心,皮膚的「微生態(環境)」就能保持穩定,不會出現上述問題/狀況。 但是,稍微設想一下──如果「皮膚環境-發生變化(e.g.環境中,忽然多出許多對微生物-有益的養分or有害的抗菌成分......等)」呢? 好比:河流/湖泊/水庫中──因為額外「氮/磷...等營養素」的流入(可能來自:農業施肥-肥料、或都市/家庭-有機廢水等),造成的「優養化(Eutrophication)」現象:藻類快速大量繁殖,也大量死亡,消耗水中溶氧,導致水生生物「窒息」而亡... 那些「額外」施加在皮膚上的「保養品」成分──對皮膚的微生物們,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德國研究:常見的保養品成分vs.[馬拉色屬真菌/棒狀桿菌/葡萄球菌]生長狀況 根據Dorota Dobler等人的研究報告《 Impact of Selected Cosmetic Ingredients on Common Microorganisms of Healthy Human Skin 》顯示: ●研究團隊選用了──包含:天然油脂/蠟類、乳化劑、脂肪酸/醇類、增稠劑......等共74項保養品常見成分(詳參→該論文-Table 1.);並設計了W/O與O/W配方(詳參→該論文-Table 2.)→in-vitro測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其中並依保養品配方常用濃度,採用:油類10%、乳化劑5%、脂肪酸/醇類2%、增稠劑2%──來測試。) ●選定的微生物有:與[頭皮屑/脂漏性皮炎]相關的馬拉色屬真菌( M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熊果素-美白面膜 】幫曬黑的肌膚-白回來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 ●熊果素-美白面膜 ●Arbutin-Whitening Mask  (配方成本 0.89 TWD/g) 利用[α-熊果素&水楊酸]→幫助曬黑的肌膚→早日~白·回·來!  【配方組成與思路】 ●利用「α-熊果素」→作為「美白」主成分(=前端:抑制[New-黑色素]生成);並組合「中和後-水楊酸」→提供「溫和-去角質」作用(=後端:加速[Old-黑色素]移除)──共同淡化膚色。 ●同時採用「敷面膜」的方式→可在皮膚上形成「封閉的」微環境,來增強「吸收」效果──幫助曬黑的皮膚,「美白」保養更速效! *完整配方→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S.《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PPS. 【BLOG文章~總目錄】My Skin My Forum 護膚保養品DIY ~~~ 補充── 提供DIY愛好者~另一 配方應用(思路) : ●難道每次要使用~都得從頭DIY一次?」+ 提供「溫和度↑」的(省事&防腐劑↓)的保養品DIY「熊果素-美白面膜」模式: 【保養品DIY~變化應用~配方思路】 ●利用[A相] →存放(備用);[B相] →使用前-再加入... ●[A : B = 1 : 4](重量比)──混勻後+面膜布→使用 PS. 完整配方 (+ 細部解說 ) → MSMF 保養品 DIY【80% 實驗系列 】 https://vocus.cc/MSMF_skincareDIY_80/home #熊果素-美白面膜 #讓曬黑的肌膚白回來

痘痘肌「忌口」有道理~腸道微生物vs.皮膚痘痘粉刺~的關連...@MSMF 知識PART

圖片
西式飲食&壓力→會影響「腸道-微生物」平衡→改變身體「代謝和免疫功能」的執行→干擾「全身-炎症反應」→導致皮膚的「痤瘡(痘痘/粉刺)-狀況」惡化/難治癒... 大約1930年代,就有科學家(Stokes and Pillsbury)提出「腦-腸道-皮膚」的關連性──理論指出:皮膚狀態,會受到情緒/壓力(e.g.憂慮,焦慮和抑鬱)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其中關鍵「連接點」就在:腸道微生物→對腸道生理狀態(e.g.腸道的通透性、免疫反應...等)的影響! 這些寄生在我們體內的「腸道-微生物(們)」──除了有助消化(e.g.分解食物中難消化的多醣類);並合成-人體必需的營養素(e.g.維生素K或生物素biotin...等)提供之外──為了生存,「他們」不可避免地演化出: ●能「干擾-宿主免疫系統」的調節機制→導致不同的腸道微生物存在,可能引發不同的炎症反應發生,影響(宿主)正常細胞-生理功能的執行,發生轉變or異常。 ●可「對抗同類/棲地爭奪」的競爭機制→有助「排擠-致病菌/病原體」的生存空間,降低宿主感染疾病發生──但站在宿主立場:不小心讓其「某微生物-坐大」(即使是益生菌),也可能因生態失衡而「反遭罪」,引起不利健康的反應。 因此「調控-宿主免疫」+「競爭-腸道棲地」所分泌的代謝物──便容易透過血液循環系統→影響到皮膚「痤瘡(痘痘/粉刺)」的症狀表現。(尤其「痘痘or痘疤」部分,其「嚴重性」就與發炎反應的強弱,有密切關連。 參→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如何設計”抗痘”配方? @MSMF 知識PART ) 腸道微生物vs.皮膚痘痘粉刺~的關連.. . 根據最近-Young Bok Lee等人-整理的文獻回顧報告《 Potential Role of the Microbiome in Acn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指出: ●腸道微生物被認為:可能是通過與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途徑→影響痤瘡(痘痘)好不了... *mTOR是一種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參與細胞的增生/分化作用──它扮演著樞紐的角色──當細胞接受外界訊息(e.g.生長因子...)→活化mTOR之後,會接續啟動一系列與「細胞分化或複製分裂」相關的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