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9的文章

水楊酸+洗面乳(配方)──效果?值得嗎? @MSMF 知識PART

圖片
「水楊酸」搭配「清潔配方(e.g.洗面乳)」──使用上:會不會最後都被水沖走?無法發揮去角質/抗痘功效,浪費錢?──研究顯示... 有關「痘痘/粉刺」的保養產品中──許多「清潔類(配方)」如:洗面乳、潔顏慕斯or洗顏膠......等──往往主打「水楊酸(salicylic acid)」為"抗痘"主成分,來幫助"去角質",降低毛孔阻塞率,進而下降"黑頭粉刺/白頭粉刺/痘痘痤瘡"的出現機率。(參 TFDA化妝品相關法規 ) 但是,這類"清潔目的"的「洗去型」產品(配方)與「水楊酸」搭配──適合嗎? 主要存在2點疑慮: Q1.清潔配方「pH值vs.水楊酸」的影響? 因為"清潔配方"的pH往往偏高,超出水楊酸「pKa=2.97」許多──不提"鹼性"的「皂」;即使弱酸性的「胺基酸-潔顏霜/洗面乳」也往往pH=5.5上下。 因此,在這些「偏高的pH下,真能作用於皮膚的"水楊酸(酸分子)",還能剩多少?」──可能近乎於零、所剩無幾! Ans: 不過這「pH值vs.水楊酸-去角質作用」的影響,可參上一篇《 水楊酸(salicylic acid)~去角質~在"中性pH"也有效? 》── 研究顯示:水楊酸「去角質」的能力表現,基本上不受「pH值-高低」的影響 ──所以在"清潔配方"中,應該也影響不大。 另外,近"中性pH值"配方,反而對皮膚更溫和、不刺激,更適合"敏感性肌膚"族群使用。 Q2.清潔配方「清水沖洗vs.水楊酸」的影響? 不管是哪一類的配方劑型──清潔的最後步驟,必定是以"大量的水"將其沖洗乾淨──那麼,例如:在抗痘洗面乳中的"水楊酸",會不會也跟著被"洗光光"?來不及發揮"去角質"的抗痘作用,就已經先被沖走了。 Ans:有研究指出,水楊酸在"清洗(程序)"後,大約還會有「1~2%」的總劑量,殘留在皮膚上,不會"100%都不見",被浪費光光。 (參→ Salicylic acid de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水楊酸潔顏霜】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   ●水楊酸潔顏霜 ●Salicylic Acid Facial Cleanser (配方成本 0.35TWD/g)  水楊酸-幫助"去角質"→降低粉刺/痘痘出現機率 (油性肌膚適用)  【配方組成與思路】 ※「水楊酸」→提供"去角質"作用,降低"毛孔阻塞"機率,避免後續"粉刺/痘痘"的出現。 ※搭配「胺基酸型-洗劑」→不會過度干擾"表皮~弱酸性"的本質,溫和洗淨。 (參→ [20%理論系列] 如何設計「溫和」清潔配方?(3點-參考思路) ) . ※另外「玉米澱粉」粉體→加強吸附"油脂/污垢"能力,提升清潔效果(油性肌膚適用) *洗後可搭配使用【 綠茶控油水凝乳 】 * 水楊酸(salicylic acid)~去角質~在"中性pH"也有效?@MSMF 知識PART *完整配方(+注意事項)&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S.《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PPS. 【BLOG文章~總目錄】My Skin My Forum 護膚保養品DIY

水楊酸(salicylic acid)~去角質~在"中性pH"也有效?@MSMF 知識PART

圖片
有研究發現:配方酸鹼值「中和後」的水楊酸(salicylic acid),也能發揮「去角質」作用──更適合"敏感肌膚"使用... 屬於"化學性-去角質成分"之一的「水楊酸(salicylic acid)」──因為具有"親脂性",相容於皮脂中,所以常被用來:作為緩解「毛孔阻塞→痘痘/粉刺問題」的主成分──在許多相關的"抗痘"產品中,都能見到「水楊酸」的存在,提供「去角質」作用。 但是,如同「果酸類」活性一樣,對於「水楊酸」的應用──我們常被要求「配方,最好控制pH值在3.5~4之間」──減少水楊酸分子的「解離%」,才有"去角質"效果。 因為,「未解離」的酸分子型態──不帶電性──相對更容易被"疏水性"的皮脂膜/細胞間脂質所接受,更好滲入角質層中,發揮「分離角質」的作用。 而水楊酸的「解離常數pKa=2.97」──換句話說:當pH=2.97時,水楊酸分子有50%是"解離"成"水楊酸離子"的狀態;剩下的50%則維持原本"未解離"形式──當pH拉越高(離2.97越遠),水楊酸"離子(態)%"越多──理論上,順利進入皮膚角質層的"量(%)"會越低,去角質效果越差。 所以「水楊酸」去角質~夠"酸"才有用?──NO 根據E. Merinville等人的研究: ●測試pH=6.5配方中的水楊酸(=幾乎都是"離子型態")──使用兩天後,其去角質效果,跟pH=3.12者,不相上下。 ●水楊酸,在pH=6.5配方,不會造成受試者的不良反應(刺激/敏感-指數=0);但pH=3.12者,刺激/敏感-指數=19。 ●結論:酸鹼度「中和後」的水楊酸製劑,更適合"敏感肌(膚質)"用來「去角質」保養。 (參→ Exfoliation for sensitive skin with neutralized salicylic acid? ) 另外, Eve Merinville MS等人的研究: 他們先利用"氫氧化鈉(NaOH)",來"

所謂"液晶C粉/微晶C粉..."~就是「皮克林乳化(Pickering emulsion)」的應用@MSMF 知識PART

圖片
類似"液晶C粉/微晶C粉...等劑型保養品──外觀"乾粉狀",其實配方含有約95%上下的[水相]──背後原理是「皮克林乳化(Pickering emulsion)」技術應用... 類似"液晶C粉/微晶C粉...等"乾粉劑型的保養品──使用時,會從"粉狀→水/乳/霜狀"──塗抹變化/型態落差異大,看起來很厲害! 但其實,背後的配方原理很單純。 皮克林乳化(Pickering emulsion)現象 應用約一百多年前(1907年),皮克林(S.U. Pickering)明確描述的「皮克林乳化(Pickering emulsion)現象──當[油相]與[水相]相混時,若含有"固態微粒"存在,這些顆粒會吸附在[油/水-界面]處,形成包覆[分散相]的單層或多層(殼)結構,會增強乳化滴"界面膜"強度,提升乳化體穩定性」之作用。 變化衍生:將含"活性成分(e.g.維生素C)"的[水相],以"固態微粒(e.g.二氧化矽)"包覆,形成「粉包水、或算是"Water-in-Air"」的劑型,產生「乾燥+流動性佳+粉狀」型態的產品(即=液晶C粉/微晶C粉......)──由於這類配方[水相]往往高達95%上下,故也被稱為「Dry Water」。 固態顆粒──也能當作"乳化劑"?! 典型「皮克林乳化」的發生,建立在2點基礎上: (1)顆粒不溶於[內/外-兩相],所以才會自動跑到[界面膜]處──例如鹽巴顆粒,會被[水相]溶解,就不適用。 (2)顆粒大小「遠小於」乳化滴體積,才能形成如下(示意圖)結構包覆──所以,這些顆粒往往是"nm~μm"等級的固態微粒。 而這樣的界面作用,就有如"乳化劑"般,能同時抓住「油/水-界面」兩側分子,降低界面總位能,來避免[油/水-分離]的效果──所以這些"固態顆粒"也可充當"乳化劑"作用。 (參→ 乳化原理/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表面活性劑(乳化劑)概述@MSMF 知識PART ) 並且進一步發現:跟不同的乳

12年研究~資生堂推出新的抗老活性「Stemlan-173」@MSMF 資訊PART

圖片
資生堂(Shiseido):經過12年的研究,開發出新的抗老活性「Stemlan-173」──能有效保護"層粘連蛋白-511",健全"基底膜",防止肌膚衰老... 因為皮膚的表皮層中缺乏"微血管"存在,所以連接皮膚"真皮層"與"表皮層"之間的「基底膜(dermal-epidermal basement membrane)」就顯得很重要。 ●若基底膜結構不檢全,連接鬆散,導致兩層間有空隙→養分供給/代謝物輸送困難,會影響表皮層角質細胞的活力,發生衰老症狀。 ●加上,隨年紀增長,膠原蛋白流失,基底膜結構會慢慢趨平("真皮層"與"表皮層"之間-接觸總面積下降)→養分或代謝物的供給/傳輸"總量"進一步惡化,讓表皮層細胞吃不飽,於是肌膚變老。 「層粘連蛋白-511( laminin-511)」是表皮基底膜的關鍵成分──Stemlan-173能保護它 資生堂(Shiseido)研究發現:層粘連蛋白-511,是表皮層和真皮層之間-表皮基底膜的關鍵成分,扮演「維持表皮幹細胞(epidermal stem cells)」的重要角色,對表皮層-角質細胞的新生/肌膚活化,至關重要。 因此,資生堂經過12年的努力,成功開發出「Stemlan-173」活性成分──能保護層粘連蛋白-511,避免其被降解,維持表皮幹細胞──進而防止肌膚老化。數據顯示:能幫助改善皮膚紋理,提升皮膚保濕力。 引用自 https://www.shiseidogroup.com/news/ 也許不遠的將來,我們就能在:資生堂新推出的抗老保養品中,見到Stemlan-173的存在。 PS.研究團隊也從180種天然來源的萃取物中──發現某「綠藻/紅藻/褐藻-萃取物組合」能刺激"層粘連蛋白-511"的合成──有助抗老保養! (參→ Shiseido Develops a New Active Ingredient to “Rejuvenate Skin” ) PS.《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PPS. 【BLOG文章~總目錄】My

研究:敏感性頭皮──與「皮脂&微生物組-異常」有關 @MSMF 知識PART

圖片
敏感性頭皮是一種常見,但在診斷上"較模糊"的頭皮症狀──上海市皮膚病醫院調查研究「敏感性vs.非敏感性-頭皮」的差異... 「敏感性頭皮」是一種常見的惱人狀況──根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在1011名受訪者中,有44.2%的人患有「敏感性頭皮」。若依"性別"區分:女性中有47.4%、男性則為40.8%。 (參→ Sensitive scalp: does this condition exist?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 造成「敏感性頭皮」的因素很多──基本上可依「內在&外部」因素區分: ●外部因素,如:洗髮/燙髮/染髮、或季節變化、或水溫過高/過低、或化妝品/衛生清潔成分、或環境污染物/UV......等。 ●內在因子,如:心理因素(情緒/壓力)、或荷爾蒙變化(月經週期/熬夜)......等。 均可能誘使頭皮發生「搔癢、刺痛、灼熱、或乾燥/皮屑......等」症狀──理論上頭皮的敏感,可視為敏感性皮膚的延伸。 但是這些敏感性頭皮的「症狀」,多數源自患者的「主觀/感受」描述(e.g.感覺-癢/痛/灼熱等),僅部分可肉眼觀察(e.g.皮屑/發紅等)──所以「敏感性頭皮」的概念,病理上仍屬模糊不清的。 敏感性vs.非敏感性-頭皮 因此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針對「敏感性vs.非敏感性-頭皮」的生物物理特性,進行研究──透過62名女性的頭皮檢測,數據比對──希望能明確「敏感性頭皮」的病因診斷。 結果發現「敏感性頭皮」: ●有較高的皮膚pH值; ●皮膚敏感度上升(表示屏障能力衰弱、對環境抵抗力降低); ●卟啉(Porphyrin)螢光增加(表示皮膚代謝能力趨緩)。 另外,比對頭皮「枕骨」區域,還發現「敏感性頭皮」: ●皮脂分泌增加,並且其中"游離脂肪酸,膽固醇酯和角鯊烯的含量,明顯更高; ●有較高比例的丙酸桿菌( Propionibacterium  sp.); ●微生物多樣性,偏低。 結論: 「敏感性頭皮」可能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皮脂分泌量&組成異常、及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的失衡」有直接相關──透過這些"指標"的診斷,加上設計相對應的"功能性產品&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綠茶控油水凝乳(無乳化劑)】油性肌膚-冬天保養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 ●綠茶控油水凝乳(無乳化劑配方)  ●Green Tea Sebum Control Gel Lotion(Emulsifier-free) (配方成本 0.35TWD/g) 清爽水感、幫助控油、鎖水保濕──油性肌膚適用 【配方組成與思路】 ※採「偽乳化體」配方架構,利用膠體分散[油相]→提供"清爽/水感"膚觸    (參→O/W-偽乳化體-Pseudo-emulsions介紹 https://youtu.be/Mjz-Fn-GcVs ) ※「綠茶萃取」及「菸鹼醯胺(B3衍生物)」→作為”控油”主力活性 ※並搭配「荷荷芭油」→提供"鎖水保濕+修護"的作用──幫助「油性肌膚」的"冬天保養" *完整配方(+注意事項)&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S.《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PPS. 【BLOG文章~總目錄】My Skin My Forum 護膚保養品DIY

化妝品「全成分標示」縮短──只列重點,好不好? @MSMF 就想說說PART

圖片
當你選購化妝/保養品時,你會翻到背面檢視「全成分標示」嗎?那一長串的"原料名單"對你有實質幫助嗎?──有人提議"縮減標示",只列你(消費者)所關注的部分... 近日C&T雜誌的一篇文章《 Why We Should Shorten Cosmetic Ingredient Labeling 》作者提議「縮減-化妝/保養品-全成分標示(內容)」──把溶劑,乳化劑,增稠劑,穩定劑等成分標示,從產品標籤上剃除。 只寫明消費者在「決定是否購買?」時,所需的"判斷資訊",如:活性成分、防腐劑、或其它潛在的過敏原......等。 重點式-成分標籤→幫消費者「省時」;幫廠商「刺激銷售」 「好處」是:有利消費者「購買-判定」依據──而非詳列數十種"專有名稱",全擠在一快,消費者得"花眼力"仔細搜尋比對,過濾一堆"其實於自身無用"的資訊──省卻時間;同時,化妝/保養品的製造商,也能省卻一點成本,並放寬"包裝設計"的限制,不必煩惱該如何「將所有的文字,密密麻麻地硬擠、印上去,又不失設計美感?」 至於「全成分」的查詢──就明列於產品「官網」,詳細記載:產品的完整成分內容、及其功能──如此還能增加「官網」流量,刺激營銷。 MSMF觀點: 個人意見偏向維持「全成分-完整標示」(撇除現行「法規的要求」考量)──對於化妝/保養品含有的"致敏成分",其實每個人的皮膚"敏感-閾值",肯定都不一樣。可能某X成分對99.9%的人無反應,僅對剩下0.1%的人有刺激性──那麼,這X成分到底要不要標示呢?該文建議:透過"消費者+政府+業者"共同去決定「哪些成分該標示?哪些成分可省略呢?」──實務上仍存有許多爭議點。 況且,不談"劑量",說有毒,都是耍流氓!──於是,應該納入「配方用量%+產品使用-頻度」等考量,然後可能出現「X成分,在甲產品需要標示;在乙產品卻不用寫明」的弔詭狀況(你有加,不用寫;我加一樣的,卻要寫出來扣分)──變成需:按個案,去審定。 雖然,產品包裝上那一長串的"專有名詞(成分)",對普通-消費大眾,往往可能有看、沒

皮膚會老化──因為纖維母細胞忘了自己是誰?@MSMF 知識PART

圖片
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是合成"膠原蛋白"等胞外間質(ECM)的生產製造廠──但研究發現:隨年齡增長,這製造廠卻幹起"脂肪細胞"的工作... 我們知道:皮膚老化(e.g.出現皺紋、缺乏彈性、鬆弛下垂等徵狀),其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真皮層中膠原蛋白(collagen)的流失──因為隨著年紀增長,皮膚製造膠原蛋白的速度,趕不上其被降解的速率。」 但撇除紫外線、自由基ROS、或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等分解膠原蛋白的"破壞面"因子外──為何膠原蛋白的"建設面"製造速率,會漸漸降緩呢? 老年皮膚的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好像忘了自己是誰?不再製造膠原蛋白 Marion Claudia Salzer等人研究團隊,在小鼠身上發現:真皮層中的纖維母細胞,隨年紀變老,會逐漸遺失其應有的細胞屬性──好像忘了自己是"纖維母細胞",不僅降低了膠原蛋白等"細胞外間質(ECM)"的相關基因表達;更矛盾地,反而變得更像新生兒皮膚中「促脂肪形成的纖維母細胞(pro-adipogenic fibroblasts)」一樣,幹起"脂防細胞"的工作──結局就是:皮膚老化症狀出現。 並且,同研究還指出「飲食」也有影響──經過"長期-熱量控制-飲食"的小鼠,發現會反轉「纖維母細胞→脂肪細胞」的轉化過程;但高脂肪飲食,卻是"促進"因子。 (參→ Identity Noise and Adipogenic Traits Characterize Dermal Fibroblast Aging ) 總結: 皮膚老化──纖維母細胞的「老年癡呆」是元凶! MSMF觀點: 雖然纖維母細胞的「老年癡呆」狀況──是肌膚美容保養,所不樂見的! 但凡事均有兩面性──纖維母細胞的不務正業,除了造成上述"不好的"老醜影響外,其實也兼具"好的一面",例如: ●強化了皮膚的抗菌能力! 如同新生兒皮膚的「促脂肪形成的纖維母細胞(pro-adipogenic fibroblasts)」一樣,製造脂肪之外,同

研究實測「天然vs.合成」洗面乳──天然的比較好?@MSMF 知識PART

圖片
32名女性,使用「配方-100%天然vs.部分天然vs.合成-洗面乳」4週──對皮膚-微生物多樣性/pH值/水分/TEWL的影響... 皮膚上與我們共生的微生物,與皮膚的健康狀態,息息相關──例如:粉刺惡化成痘痘,與痤瘡丙酸桿菌( P. acne )脫不了關係;或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皮膚菌叢往往缺乏生物多樣性,生態失衡,所以容易受刺激敏感。 (參→ 皮膚微生物的「3好&2壞」 ) 然而,每天使用的個人護理用品(e.g.洗面乳、沐浴露、化妝保養品......等),勢必會影響皮膚上的微生態環境──因此,如何在達成"個人護理目的",同時體現"溫和性"?就是肌膚保養追尋的"聖杯"所在。 而這一點,也是訴求「天然」的保養品,經常指責「化工合成-原料」的地方──合成成分,傷害肌膚大!天然成分較健康,對皮膚比較好──但是,真是如此嗎? 研究實測「天然vs.合成」洗面乳 Cosmetics期刊近日有篇報告《 The Role of Every-Day Cosmetics in Altering the Skin Microbiome: A Study Using Biodiversity 》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總共32名健康女性(年齡20-45歲),參與為期4週的實驗,測試:使用3種不同的洗面乳產品──100%天然vs.部分天然vs.合成-組成成分──對皮膚上的微生物多樣性、pH值、水分及TEWL的影響。(並且實驗期間,被要求避免使用其它化妝品/個人護理產品。) ●"100%天然-配方"的洗面乳,在"微生物多樣性、pH值、水分及TEWL"等各指標,帶來的影響均優於"含-合成-成分"的另2支洗面乳──"100%天然-配方"維持更高的皮膚為生物多樣性,對皮膚pH值、水分及TEWL的變化影響最小。 作者結論: ●純"天然"配方,對皮膚比較好──含"化工合成"成分者,不利於皮膚"微生物多樣性"維持,對"pH值、水分及TEWL"等生理指標,也難有正面效應。 MSMF觀點: 但是必須要說的是:此研究的所提結論──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水楊酸身體乳 】適用: 皮膚粗糙/痘痘粉刺/均勻膚色 @MSMF 知識PART

圖片
省錢【MSMF護膚保養品DIY】 ●水楊酸身體乳 ●Shea Butter Body Cream  (配方成本 0.40TWD/g)  幫助軟化角質、防止肌膚粗糙 有助均勻膚色、預防粉刺痘痘  【配方組成與思路】 ※採「水包油(O/W)」配方架構,並輔以[三仙膠]提升"乳液-穩定性"。    (參→基礎-乳液(O/W)-配方要點 https://youtu.be/SLEN-Ao6S_U ) ※[水楊酸]作為"去角質"主成分→有助"光滑肌膚/預防粉刺痘痘/均勻膚色"。 ※[椰子油+玫瑰果油]→潤澤肌膚,同時增加"塗抹-延展性",方便身體(大面積)使用。 ※搭配[尿囊素、原B5&綠茶萃取] →提供肌膚"修護/保濕/抗氧化"作用。 *完整配方(+注意事項)&文獻資料→ MySkinMyForum我的美膚論壇 (Google論壇,需mail申請加入) PS.《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PPS. 【BLOG文章~總目錄】My Skin My Forum 護膚保養品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