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敏感性頭皮──與「皮脂&微生物組-異常」有關 @MSMF 知識PART
敏感性頭皮是一種常見,但在診斷上"較模糊"的頭皮症狀──上海市皮膚病醫院調查研究「敏感性vs.非敏感性-頭皮」的差異...
「敏感性頭皮」是一種常見的惱人狀況──根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在1011名受訪者中,有44.2%的人患有「敏感性頭皮」。若依"性別"區分:女性中有47.4%、男性則為40.8%。
造成「敏感性頭皮」的因素很多──基本上可依「內在&外部」因素區分:
●外部因素,如:洗髮/燙髮/染髮、或季節變化、或水溫過高/過低、或化妝品/衛生清潔成分、或環境污染物/UV......等。
●內在因子,如:心理因素(情緒/壓力)、或荷爾蒙變化(月經週期/熬夜)......等。
均可能誘使頭皮發生「搔癢、刺痛、灼熱、或乾燥/皮屑......等」症狀──理論上頭皮的敏感,可視為敏感性皮膚的延伸。
但是這些敏感性頭皮的「症狀」,多數源自患者的「主觀/感受」描述(e.g.感覺-癢/痛/灼熱等),僅部分可肉眼觀察(e.g.皮屑/發紅等)──所以「敏感性頭皮」的概念,病理上仍屬模糊不清的。
敏感性vs.非敏感性-頭皮
因此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針對「敏感性vs.非敏感性-頭皮」的生物物理特性,進行研究──透過62名女性的頭皮檢測,數據比對──希望能明確「敏感性頭皮」的病因診斷。
結果發現「敏感性頭皮」:
●有較高的皮膚pH值;
●皮膚敏感度上升(表示屏障能力衰弱、對環境抵抗力降低);
●卟啉(Porphyrin)螢光增加(表示皮膚代謝能力趨緩)。
另外,比對頭皮「枕骨」區域,還發現「敏感性頭皮」:
●皮脂分泌增加,並且其中"游離脂肪酸,膽固醇酯和角鯊烯的含量,明顯更高;
●有較高比例的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sp.);
●微生物多樣性,偏低。
結論:
「敏感性頭皮」可能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皮脂分泌量&組成異常、及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的失衡」有直接相關──透過這些"指標"的診斷,加上設計相對應的"功能性產品",可望有助於治療敏感性頭皮。
「敏感性頭皮」可能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皮脂分泌量&組成異常、及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的失衡」有直接相關──透過這些"指標"的診斷,加上設計相對應的"功能性產品",可望有助於治療敏感性頭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