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反覆,好不了?──解決"痘痘"的新思考方向「皮膚pH」 @MSMF 知識PART

儘管已知痘痘(痤瘡)的發病機制,並有效果驗證的治療方法──但現實中不可避免地,痘痘仍經常反覆發作──何解?痤瘡問題的新切入點「皮膚pH」...


儘管已知痘痘(痤瘡)的發病機制──四大主因:1.毛孔角質化異常、2.皮脂分泌過多、3.痤瘡桿菌孳生、4.發炎反應影響──並分別針對性的開發出有效(且驗證過)的各式治療方法。
(參→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如何設計”抗痘”配方? @MSMF 知識PART)

但是痘痘(痤瘡)問題,仍然是皮膚科門診中最常見的病症──今天治好了,不代表明天過後,從此「痘痘」不再來
因此,尋求常規療法之外的改善「痘痘(痤瘡)問題」方式,是科學家們開始努力的方向。例如:先前介紹過的「痘痘vs暴露組(exposome)」;或以下要介紹的「痘痘vs皮膚pH」關係──都是為了能在未來,可以更全面完善地對抗「痘痘(痤瘡)問題」,不要一直面臨「痘痘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窘境。
(參→歐洲皮膚科醫師委員會建議:治療痘痘前先檢視「6 大暴露組(EXPOSOME)」以提升療效 @MSMF 知識PART)

痘痘(痤瘡)vs皮膚pH

Chaitra Prakash等人研究團隊,曾就200名15~30歲(男/女=1/1)的痘痘患者;與相等條件的200名健康男女,進行皮膚pH檢測──結果發現:
●痘痘(痤瘡)皮膚pH值→ 高低分布區間大而散亂。(組平均值落在pH=6.35±1.30)
●健康(正常)皮膚pH值→ 高低分布區間小且趨近。(組平均值落在pH=5.09±0.39)
(參見→圖1圖2)

總結來說:痘痘(痤瘡)皮膚的pH值 > 正常皮膚pH值。

研究人員認為:
偏鹼的皮膚pH值,有損角質層的屏障功能(註:正常表層角質的pH約為4~5.5),導致皮膚容易遭受刺激感染,與發炎現象出現,包括痘痘(痤瘡)。
另外,偏高的皮膚pH,也會影響表皮中包含酵素、細胞分化等反應作用──例如:參與「神經酰胺(ceramide)合成」的兩種酵素「β-葡萄糖腦苷脂酶(β-glucocerebrosidase )」和「酸性鞘磷脂酶( acidic sphingomyelinase)」就分別需要pH=5.6和4.5的環境下,才能正常工作發揮。又如:持續升高的pH,易促使絲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持續活化,最終刺激表皮層過度增生,導致角質化異常。
還有汗液中的殺菌素(dermicidin)和亞硝酸鹽(nitrites),其殺菌活性在pH=5.5時最佳。因此皮膚pH升高,除了影響正常皮膚菌叢分布外,痤瘡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伺機性病原菌,可能因此而過度繁殖,超過容許警戒線,增加感染風險。

因此Chaitra Prakash等人提出結論:
痘痘(痤瘡)患者可能受累於皮膚──尤其角質層pH梯度分布──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的影響,導致痘痘(痤瘡)的反覆發作,並干擾療程進展&治癒時間。
所以對於抗痘(護理)治療期間,他們建議:納入對「皮膚pH值」的監控與管制措施,有利於「痘痘(痤瘡)問題」的改善度,幫助縮短療程,降低反覆。
(原文→Skin Surface pH in Acne Vulgaris: Insights from an Observational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S.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免費索取】試閱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教你省錢、做最適合自己的保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