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因為"這些"因素──更願意掏錢買化妝保養品 @MSMF 資訊PART

研究:台灣消費者知識、品牌形象、參與度和開放性/體驗──如何影響消費者購買化妝保養品意願?結果...


「顏值」當道!
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化妝品的消費仍在增長。
但是──是那些因素?促使消費者「真正」掏出錢來,購買化妝保養品呢。

來自台灣拜耳與高雄醫大的一項網路調查研究:
探討「台灣消費者知識,品牌形象,參與和開放體驗──對購買化妝保養品意願」的影響?
(共有400位受訪者參與,年齡介於20~65歲,男/女-比 = 1:3。)

結果發現:
●與他們的偏好或其他人的想法相比,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或金錢」來完成購買行為更為重要。
●對購買行為的影響:「消費者知識」>「品牌形象」
當消費者認為他們擁有更高的消費者知識時,他們會對購買決策更有信心,然後這將使他們有更高的購買意願。
●「參與度」對購買行為無顯著影響。這裡指:從冒出念頭、相關產品資訊收集/比較、到最終決定購買時的參與度。
受限於不同人、不同時間點,資訊接收管道不同,因此產品的「參與度-變異性」很大──但是統計分析後,卻發現「參與度」主要影響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認知,不影響最終「購買行為」。
「開放個性/體驗」對購買意願有積極影響。
研究發現那些具有「高意願-嘗試新事物-個性」的人,更容易掏錢購買化妝品。

MSMF觀點:
對於「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或金錢,才願意買化妝保養品」
似乎還蠻符合「不景氣的年代」萬事都得精打細算生存之道──有高CP值,才值得把辛苦賺來的錢給掏出口袋來。
另外,大概是因為網路調查──提供便利的購買流程,快捷的貨物配送──大大省時/省麻煩,當然更受青睞。

而關於「品牌形象,輸給消費者知識」倒是蠻出乎小編意料的。
因為「知名品牌」往往代表產品的「品質」可靠,即使是剛剛新創的配方劑型,也一定有平均水準以上的表現保證。
但是或許是「黑心」新聞,報不停──沒人敢付出100%的信任──所以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判斷。
導致現代化妝保養品的「成分-控」越來越多──但必須說的是:只認識成分,猶如半桶水──應該要進化成「配方-控」才對。就像:單吃辣椒,很難受。但若組合成麻辣鍋(配方),加上烹煮技術(調製工藝),就能轉換成美味的佳餚。因此,光抓著"某成分"窮追猛打,實在無意義。再說「談毒性,不談劑量──都是耍流氓」──連「水」都有會發生「水中毒」,是不是就不要「水」呢?!

最後「參與度」與「開放個性/體驗」還蠻合理的結果。
「參與度」最終還是受制於「可用預算」的考量──高或低,影響不了最後「按下購買鈕」動作。
而具有「開放特質、願意嘗試新事物的人」當然,更容易掏錢購買新商品來體驗看看,以滿足小小好奇心。
所以針對這群人,推出「有差異性(個性化)」的產品,加上免費試用,或許更能拉攏此類消費者的青睞。

PPS.電子書 《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