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新未來──純天然植物防曬成分SPMs @MSMF知識 PART

植物在暴露於太陽光數億年後,擁有「次級植物代謝產物(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SPM)」來:有效「防護」或「利用太陽能」的生存策略──這些天然的防曬成分,將彌補人工防曬劑缺陷......


陽光中紫外線,對人體危害甚鉅──尤其更是導致皮膚癌的主要原兇。
因此,對於「防曬產品」(含:曬後舒緩保養品)的開發已經非常深入──但不幸的是:
現今市售防曬(不管採用物理或化學性防曬劑),都有難以避免的副作用,對人體或環境生態的健全有潛在風險。
例如:奈米防曬顆粒→ 容易光反應產生ROS。
            紫外線吸收劑成分Oxybenzone與Octinoxate的防曬品→破壞珊瑚礁生態。

因此,科學界及化妝品業界,除了積極開發更新、更安全的紫外線防護劑成分外
──亦有不少單位將目標鎖定「自然界」,尤其植物身上。

因為──不管是陸生或海洋植物,在太陽光照射了數億年後,均演化出2大類生存策略:
1. 有效防護、或適應太陽光的有害UV。
2. 反過來利用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或光化學反應,提供生長所需能量。

而負責執行這2類生存功能的生物分子──往往與植物的生長、分裂或繁殖行為無直接關聯,主要針對「防禦」與「環境改變-適應」的生存任務執行,如防禦紫外線、重金屬、病毒、寄生蟲或適應冷/熱變化、昆蟲/草食動物撕咬損傷....等狀況──因此這些分子被視為「次級植物代謝產物(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SPM)」。

絕大部分的SPM,依靠暴露於太陽UV照射而生成。
根據其化學結構可劃分為三大類:
1.苯丙烷類(Phenylpropanoids)及其衍生物──只含有碳,氫和氧原子以及多個羥基。
    如簡單多酚-酸、醇和醛(polyphenolics acids/alcohols/aldehydes)類;芳族/多芳族多酚(aromatic/poly-aromatic polyphenols)的類黃酮(flavonoids)、芪類(stilbenes)、薑黃素(curcuminoids)、香豆素(coumarins)等;糖苷(糖苷部分)的及其衍生物,主要是鼠李糖,甘露糖,芸香糖等)。
2.萜類化合物(terpenoids)。
3.含氮雜環類(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es),如生物鹼(alkaloids)、嘌呤(purines)、嘧啶(pyrimidines)、紫質/卟啉(porphyrins)、葉綠素(chlorophylls)與黃素(flavins)等。

藉由SPM的結構特性(例雙鍵或苯環),能吸收陽光中有害的能量(UV)──然後轉換成較無害的螢光或熱能釋出,達防護(防曬)作用;或以此提供進行光化學反應能量,合成新的SPM成分,來追加植物生存能力(如散發驅蟲氣味、季節變換顏色、製造蠟質加強本體組織保護......等)。

以上的UV防護模式,高度相似於「人體皮膚-黑色素-防禦」機制。

並且SPM可以長時間維持其初始化學結構狀態,具有高度光穩定性。
還能吸收UV(防曬作用)、幫助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螯合重金屬、抗發炎......等作用,
加上植物衍生的SPM,理論上不會對皮膚(細胞或細胞外基質)產生「光毒性(Phototoxicity)」反應。
所以利用天然植物防曬成分SPMs來開發「新一代/完全天然-防曬產品」(或護膚保養品)
──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極具挑戰性!

只是現階段,還需進一步明確:
每一種SPM的「作用機制、劑量vs抗UV效果」──才能調配出超越目前防曬品的「純天然-防護產品」。

(參→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for Sun Protective Cosmetics: From Pre-Selection to Product Formulation)


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