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如何設計”去角質”配方? @MSMF 知識PART
「去角質」護膚保養品配方思路──四大作用方式:化學性/ 物理性/ 酵素類/ 維生素 A 衍生物──依需求選用。
護膚保養品「去角質」四大作用原理:
1.化學性去角質──主要使角蛋白與橋粒蛋白變性,角質層緊密結構遭破壞。
(1)果酸,為甘醇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乳酸、杏仁酸......等眾多有機酸的合稱。這些酸的-OH 官能基,鍵接於酸分子的 α 碳原子上,故屬「α-羥基酸(α-Hydroxy acids, AHA)」,由於多數來源自水果,因此俗稱「果酸」。
果酸的分子量小,容易滲入角質層──不過也因此,政府規定化粧品中之含果酸及其相關成分製品,用途為保濕、滋潤肌膚或促進表皮更新者,其 pH 值不得低於 3.5;但使用後立即沖洗之洗髮或潤髮等產品,其果酸含量低於 3%時,pH 值得低於 3.5 高於 3.2。
(2)水楊酸(Salicylic acid),其-OH 官能基,鍵結位置為該酸分子的 β 碳原子,屬「β-羥基酸(α-Hydroxy acids,BHA)」。
相對於水溶性的果酸,親油的水楊酸,與皮脂親和度高,加上有抗菌功效,所以常被用來針對:皮脂分泌過多、或角質更新異常,導致毛孔阻塞衍生的粉刺、痘痘問題──屬含藥化妝品管理。
(3)尿素(Urea),能有效破壞蛋白質的非共價鍵結,使角蛋白變性,達軟化角質功效。
法規限制尿素在化妝品用途為:潤膚、去角質者,限量 5%。
2.物理性去角質──透過顆粒摩擦方式,刮除表面角質。
磨砂顆粒,扣除因環保疑慮,被禁用的塑膠微粒外,有許多種類──如:植物種子或果實外殼的研磨碎片(如杏仁、核桃殼或米粒)、礦物性粉粒(如二氧化矽、滑石及氧化鋁)、鹽粒、糖粒、或人工合成的顆粒(如荷荷芭酯、堪地利臘、或改性纖維素、改性澱粉等製成的微粒)──其去角質作用原理均相同。磨砂顆粒的去角質效果,主要差別在:
(1)顆粒本身大小、形狀、表面結構和材質軟硬度──越粗硬,磨砂效果越強。
(2)去角質時用的力道──力量越大,去角質效果越好。
3.酵素類去角質──透過蛋白酶(Protease)作用,破壞橋粒蛋白。
(1)直接作用的-酵素,如木瓜酵素(Papain)或鳳梨酵素(Bromelain)......等,透過酵素水解作用去角質。(2)間接作用的-胜肽,透過特定胜肽序列,刺激皮膚既有蛋白酶的活化,分解橋粒,促進去角質作用。
4.維生素 A 衍生物──刺激表皮層細胞的生長與分化,促角質更新。
包括 A 酸(Retinoic acid)、A 醛(Retinal)、A 醇(Retinol)與 A 酯(Retinyl Palmitate)......等,皆屬維生素 A 衍生物。其去角質作用,嚴格來說:並非直接作用於角質層,使角質剝離,而是透過刺激基底層細胞的新生,慢慢更新角質。
雖然 A 酸的效果好,但是刺激性也強,容易造成皮膚泛紅、脫皮、乾癢、灼熱等副作用,加上口服的 A 酸有致畸胎危險,因此外用 A 酸亦歸屬藥品管理,需醫師指示才能使用。化妝品主要以相對較溫和之維生素 A 衍生物(如 A 醇、A 酯)為主。
另須注意光敏感性。
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DIY教戰手冊》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l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