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不小心變成痘疤/痘斑了──怎麼辦? @MSMF 知識PART
估計80%的痘痘肌患者,面臨「痘疤/痘斑」危機──怎麼處理? 一句話:砍掉重練...
根據Dermatology Times報導:在痘痘病患中,約有8成患者,可能遭受後續「痘疤/痘斑」問題──其中這些痘疤,又以「萎縮性疤痕(Atrophic scars)」最為常見。
痘疤2大類──「萎縮性-痘疤(Atrophic scars)」與「肥厚性-痘疤(Hypertrophic scar)」
所謂「萎縮性疤痕」即該處皮膚凹陷,形成如月球表面(隕石坑)般的疤痕──主要來自痘痘-發炎階段時,皮膚的「膠原蛋白」被過度分解(消耗),又來不及新生補充回填,皮膚傷口即已完成癒合造成。
相對的──當皮膚「膠原蛋白」過度增生時,皮膚表面會隆起凸出,形成外觀上不好看的小疙瘩──即成「肥厚性-痘疤」。
「痘斑(Acne spot)」──源自「黑色素or血紅色素」沉著
另外一個常見的痘痘衍生問題,就是「痘斑」──主要因為「發炎後色素沉著(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 PIH)」反應導致。
當皮膚發炎訊號出現,不只啟動身體免疫系統,通知白血球、補體...等前來消滅痤瘡桿菌/代謝物......等這些體外異物──同時也會刺激黑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以提升該處皮膚(傷口處)的防護力,因而產生黑斑。
另外,因為發炎──微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以利白血球/血漿-順利滲出血管壁外,發揮免疫功能),會導致血流量變化,紅血球慢慢淤積於此處,而令痘痘處發紅;或微血管出現受損狀況、或微血管新生階段(管壁結構還不完善),以上也可能令紅血球滲出血管外,致使該處皮膚組織有過多血紅素沉著,而產生紅~紫色的外觀(即-瘀青現象)。
另外,因為發炎──微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以利白血球/血漿-順利滲出血管壁外,發揮免疫功能),會導致血流量變化,紅血球慢慢淤積於此處,而令痘痘處發紅;或微血管出現受損狀況、或微血管新生階段(管壁結構還不完善),以上也可能令紅血球滲出血管外,致使該處皮膚組織有過多血紅素沉著,而產生紅~紫色的外觀(即-瘀青現象)。
痘痘→痘疤/痘斑──怎麼辦?
當痘痘不小心衍變成痘疤或痘斑時,處理的方式:
●痘斑→通常可以「不處理」,會自然消退。
因為正常情況下,身體就會自行慢慢將這些「黑色素/血紅色素」分解移除──但這排除速度卻因人而異。有時候PIH,真的能存在很久,甚至數年之久。
所以若嫌「痘斑」淡化速度太慢,可以利用去角質(換膚)成分、或雷射手術等方式,來加快色素的移除。
所以若嫌「痘斑」淡化速度太慢,可以利用去角質(換膚)成分、或雷射手術等方式,來加快色素的移除。
不過得注意:務必謹慎使用──要避免引發二次「發炎反應」雪上加霜(前敵未滅,你又幫助補充新敵)。另外,更要做好「防曬」保護,不讓黑色素細胞持續源源不絕地,製造新的黑色素──才能有利「痘斑」的淡化。
●痘疤→處理方式,總歸一原則──砍掉重練。
基本上不管是「凹陷or凸起」的痘疤,為了回復皮膚原本表面水平──都得需要破壞既有結構(填補或剷平),才能在皮膚修復重建時,誘導癒合至「與周遭皮膚」同等水平。
一般來說「砍掉」痘疤方式包含:各式雷射、磨皮、化學(果酸)換膚、或微針治療......等方式──不過這些方法,相較一般保養品,具有強效(破壞)性;加上痘疤的種類、處於皮膚深度(真皮層or表皮層)的不同......等因素,故需要有經驗的專業醫師執行,才能有效達標,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然後好好保養,等待皮膚重建修復完成。
因此對抗「痘疤/痘斑」最好的方式──仍是那句老話:預防,勝於治療。
當痤瘡(痘痘)出現時,做好保養防護──避免感染惡化、加強舒緩(抑制發炎反應過度,更膠原蛋白被降解)、防曬、抗氧化......等──減低痘疤/痘斑形成機率,才能有效免除「痘痘後」衍生的煩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