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洗面乳等清潔配方──溫和、不刺激的3個重點 @MSMF 知識PART

如何設計「溫和」的個人清潔產品(e.g.洗面乳/潔顏霜/慕斯/洗髮精...等)?──配方思考設計的3個關鍵:表活類型、pH值&膠束(Micelle)型態。


在所有化妝保養產品中──個人清潔用的產品(如洗面乳、沐浴乳、肥皂、洗髮精......等),是最多人使用的化妝產品類別,幾乎每一個人的皮膚、每一天至少都會接觸一種以上的此類產品。

因為接觸頻率高,加上清潔(表面活性劑)成分的特性──因此,這些清潔配方的好or壞?就顯得很重要!尤其對皮膚屏障功能較弱的「敏感性&幼兒」肌膚來說。

所以設計個人清潔產品(e.g.洗面乳/潔顏霜/慕斯/洗髮精...等)時──如何降低刺激性?提供溫和清潔效果?

個人清潔「溫和」配方設計──3關鍵思考點:表活類型、pH值&膠束型態

1.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類型

洗面乳等清潔品,能夠清除汙垢,主要來自表面活性劑的「親水+親油」兼具的結構──所以洗劑能抓起髒污,一起被水帶走。
(參→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表面活性劑(乳化劑)概述@MSMF 知識PART)

但是這些表面活性劑,對皮膚來說,同樣帶來「刺激敏感」副作用,會傷害皮膚屏障功能──其中,刺激度:陽離子表活>陰離子表活≧兩性離子表活>非離子表活。

主要因為皮膚的生化分子多帶「負電荷」,例如細胞膜,主要構成分子為「磷脂質(Phospholipid)」──其磷酸根(負電性)極容易與「陽離子表活(正電荷)」結合(且不易脫落),進而導致細胞膜的功能異常,造成敏感刺激現象。

所以清潔配方,多以「陰離子表活」為主力清潔功能。

而「兩性離子表活」則受所處環境「pH值」影響──所處pH為鹼,呈現「陰離子表活」特性;所處pH為酸,會呈「陽離子表活」屬性。

至於「非離子表活」則很難被用作清潔配方的主力成分──主要原因在「性能/價格-比」不高。非離子表活的親水端,與水的結合力較低,所以當水沖洗時,汙垢不易一起被水帶走。另外相同量的髒污,對比陰離子表活,非離子型需要「更高」的使用量(濃度),才有機會將污垢,從皮膚上穩穩「抓起」帶走。換句話說,同樣濃度的表面活性劑──當陰離子表活洗乾淨了;非離子表活,可能還仍然有髒污殘留,洗不乾淨。

2.配方pH值

傳統陰離子表活來源──皂化反應(Saponification)所得的「脂肪酸鹽(皂)」分子,pH偏鹼(約9~10)。(參→為何清潔後皮膚會感覺緊繃乾癢? @MSMF 知識PART)

比皮膚正常pH值=4.5~6.5範圍超出許多──雖然正常皮膚,能在清潔後,自我調節回原本的酸鹼度。但是對皮膚狀況異常、或敏感/幼兒肌膚者,這樣過高的pH值清潔配方,極容易造成肌膚不適。

所幸,後續工藝發展──已有各式適合「中性~弱酸」配方的表面活性劑(如:胺基酸表活)可供選用。

3.表活形成的「膠束(micelle)」型態

一般來說,物質的滲透力越強,越容易有機會導致皮膚的刺激性──因此「表面活性劑」對皮膚的「有害度」,跟表活分子於水中形成的「膠束-大小」相關。

通常:「短鏈-脂肪酸」+「小體積-親水性官能基團」→小顆的膠束,有較高的皮膚刺激可能性。
所以配方設計時,可以透過「複配」方式──結合多種表活(脂肪酸鏈-長/短-皆有;親水基團-佔用空間大/小-組合),使膠束體積擴大,就不容易滲入皮膚內部,造成刺激。


PS.一次搞懂! 保養品配方的秘密《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