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減少肌膚乾澀/脫屑/脫皮的配方解法 @MSMF 知識PART

針對乾燥(起屑)肌膚──利用「保濕劑&潤膚劑」──幫助皮膚(角質)快速回復正常含水(保濕)度。


「保濕」訴求的保養品配方DIY

    針對乾燥皮膚,你可以在配方中搭配此兩類成分── 1.保濕劑& 2.潤膚劑
    ──來達成「快速減少肌膚乾澀/脫屑/脫皮狀態」的目標。

1.保濕劑(Humectant)

    包括甘油(glycerin)、尿素(urea)和咯烷酮羧酸鈉(Pyrrolidone Carboxylic Acid, PCA)...等成分。透過將「水」從下面的真皮層吸引到角質層中,來恢復表皮層的含水度。
    例如「甘油」等多元醇類,由於「成本便宜」又「吸濕效率高」,所以經常被使用於各式化妝保養品配方中。但是這些「醇類-保濕劑」(尤其使用比例高時),卻會帶來「黏TT」的副作用──是配方設計與調配的一大挑戰。

2.潤膚劑(Emollient)

    藉由在皮膚表面形成「防水-油膜」的物理性屏障,隔絕水分子散失至體外。
    根據其結構組成,還能再細分出「封閉型(Occlusive)」與「潤膚型(Emollient)
    (1)封閉型──常見者如凡士林(petrolatum)、蠟類(waxes)、或矽靈(silicones)等原料成分,「防水」效果非常好,但是往往容易伴隨「厚重/油膩」感,明顯有東西黏附皮膚上──所以往往需要「高鋪展度(潤膚型)」油酯搭配使用,來改善配方整體膚感並兼顧高保濕性。
    (2)潤膚型──能提供某種程度的「封閉」性能,但主要作用是幫助潤澤/平滑表皮角質。許多動/植物性-油(oil)、脂(Fat 或butter)或人工合成酯(esters)均屬此類。潤膚型往往具有較高的鋪展性──但彼此間差異也大,故在配方中的組合選擇,會極大地影響成品於皮膚上使用時的膚感。
         另外,多數潤膚型油酯,因通常包含有如: 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ω-6)、次亞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ω-3)...、或維生素B、E...、胡蘿蔔素(carotene)、礦物質...等可以滋養皮膚的營養成分,所以還能提供保濕之外的護膚需求(活性作用)。



PS.相關文章→ 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集-如何設計"保濕"配方? @MSMF 知識PART
PPS.護膚保養品DIY 知識/配方,一次擁有《保養品DIY教戰手冊》https://myskinmyforum.blogspot.tw/p/diy_6.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