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本年輕女性日常肌膚變化?發現毛孔... @MSMF 知識PART

P&G(寶潔公司)利用一種簡便的攝影裝置,研究百名日本年輕女性的臉部「毛孔面積、粗糙度和發紅現象」之每日變化波動?並檢驗使用保養品(含Pitera主成分)後,對其有無改善影響?


在一項對 250,995 名 20-35 歲女性進行問卷調查表明:毛孔粗大、皮膚粗糙乾燥、和膚色泛紅/斑點問題──是排名前三的臉部肌膚(保養)困擾。

同時,年輕女性也經常抱怨:自身臉部的皮膚狀況,常常不一定──今天和昨天、有點不同;這星期與上星期、差異有點大──每時都在變動中。

因此,面對肌膚的「動態變化」日常──P&G推出一台便攜式的臉部皮膚拍攝裝置/處理系統 (eMR Pro),讓人在家就能自我拍攝、連續重複抓取臉部圖像。然後透過雲端處理,進行影像分析,找出臉部肌膚的各種「依時變化」狀況。(如下圖示意)
eMR Pro 自我引導式臉部攝影系統。受試者使用自己的帶有附件的智慧手機拍攝臉部影像 ( A )。然後將照片 ( B ) 發送到 eMR Pro 服務器 ( C )資料分析。引用自《Daily Fluctuation of Facial Pore Area, Roughness and Redness among Young Japanese Women; Beneficial Effects of Galactomyces Ferment Filtrate Containing Antioxidative Skin Care Formula》Figure 1


研究:百名日本年輕女性"日常"肌膚變化?

根據Kukizo Miyamoto等人報告《Daily Fluctuation of Facial Pore Area, Roughness and Redness among Young Japanese Women; Beneficial Effects of Galactomyces Ferment Filtrate Containing Antioxidative Skin Care Formula》表示:
  • 2組臨床研究,總數104名(Study 1: 47位&Study 2: 57位)的日本年輕女性(年齡22~34 歲),參與為期 8 週的實驗──要求每天分別在「早上起床後、早上洗臉後10min和晚上洗臉後10min」3個時間點,以eMR Pro拍攝臉部肌膚照片。然後將影像資料上傳雲端服務器,進行處理分析臉部「毛孔面積、粗糙度和發紅現象」之每日變化波動情況?
  • 其中,在實驗的後4週階段──增加使用「含90% 以上Pitera活性」的配方製劑 3 mL,每天兩次(分別於早/晚-洗臉後)。
結果──分析這8週的影像後發現:
  • 毛孔面積:每天早晨醒來時,毛孔呈現最大面積──使用Pitera配方後,有助降低毛孔面積。
每天早晨醒來時,毛孔面積最大──使用Pitera配方後,降低毛孔面積。引用自《Daily Fluctuation of Facial Pore Area, Roughness and Redness among Young Japanese Women; Beneficial Effects of Galactomyces Ferment Filtrate Containing Antioxidative Skin Care Formula》Figure 5


粗糙度:每天醒來後的早晨,皮膚粗糙度最高──使用Pitera配方後,皮膚粗糙度減少。
每天醒來後的早晨,皮膚粗糙度最高──使用Pitera配方後,粗糙度減少。引用自《Daily Fluctuation of Facial Pore Area, Roughness and Redness among Young Japanese Women; Beneficial Effects of Galactomyces Ferment Filtrate Containing Antioxidative Skin Care Formula》Figure 8


發紅現象:每天洗臉後的晚上,發紅程度相對最顯──使用Pitera配方後,幫助改善發紅現象。
每天洗臉後的晚上,發紅程度最顯──使用Pitera配方後,改善發紅現象。引用自《Daily Fluctuation of Facial Pore Area, Roughness and Redness among Young Japanese Women; Beneficial Effects of Galactomyces Ferment Filtrate Containing Antioxidative Skin Care Formula》Figure 11

研究人員認為:
  • 早上起床後,臉部毛孔擴大、變明顯──雖然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至少有兩種可能的解釋:(1)夜間毛孔周圍皮膚水分流失,使毛孔面積相對擴大;(2)睡眠時接觸頭枕的部位,使皮脂更傾向積留毛孔中,而微幅撐大毛孔。
  • 醒來後的早晨,皮膚粗糙度最高──可能與皮膚夜間潛在的水分流失有關,因為變乾燥,而相對顯得表面粗糙。
  • 所以「洗臉時的暫時補水」能速效抑制:乾燥引起的毛孔粗大&粗糙。
  • 洗臉後的晚上,發紅程度最顯著──原因可能來自於白天時,肌膚所暴露接觸的外部環境壓力,例如偶然的陽光(紫外線)照射、或空污PM2.5、......等,誘導的輕微炎症所致。
  • 而使用Pitera配方後,幫助縮毛孔、變光滑&降低泛紅──原因可能在於「Pitera」這酵母發酵液萃取,能:(1)提升皮膚的水合作用,令毛孔內和周圍的角質層含水量充足,進而體積膨脹,壓縮毛孔的開口大小,達縮毛孔效用;同時改善皮膚乾燥,降低表皮粗糙度。(2)顯著降低了體外 UVB 照射刺激的皮脂細胞的皮脂產生。進而防範過多皮脂所致的毛孔擴大。(3)促進皮膚屏障相關蛋白的表達,與通過抗氧化能力抑制細胞發炎因子的氧化應激反應,有利退紅。

MSMF觀點:

這篇研究有濃濃的「業配」感!
  • 但畢竟研究人員多屬P&G的員工,也無可厚非。(至少人家願意投稿期刊,接受同行審查。)──相信其研究數據的可信度,是高的!
  • 何況「Pitera」主成分,更是其自家產品的「台柱級」護膚活性。
而從此篇研究可得:
  1. 肌膚的狀態,是一種動態平衡,會有波動的。
  2. 在一天當中「起床後的早晨,臉部毛孔最顯粗大」──而小小「洗臉」的動作,通過快速補水/降溫機制,就能迅速起到縮小毛孔之作用──所以,當無法水洗臉部肌膚的情境下,想降低毛孔面積,從「快速補水/降溫」兩方面思路下手,就能設計出適用的保養品配方。
  3. 另從較長時間段來看,使用護膚保養品,真能影響到肌膚狀態(趨勢)改變──前提是正確使用&適宜的產品。
  4. 使用個人「智慧手機/智能裝置」來監測,並持續紀錄自身肌膚波動狀況,是個非常具有優勢的保養應對──真正能達「個人化-肌膚保養」狀態,可即時因應膚況的變化,而選擇對自己最佳的護膚策略。


*但為何類似的「自我皮膚-攝影&分析系統」還未被所有愛美人士,人手一機/一套分析系統呢?

當拍攝的裝置下放到每個消費者手中時──雖然以現階段手機鏡頭的畫質像素,足以擔綱解析度需求──但我想其施行的艱難點大約落這些原因中:
  • 如何確保「每次拍照的位置/角度、照射的光源、外部背景光線......等」都能維持一致?──至少不能誤差過多,使電腦AI無法判讀:前一張vs.後一張照片的A處,是處於同一位置,能夠進行有意義的比較的。
  • 不同觀察指標(e.g.黑色素、血紅斑、皮脂.......等),需要不同的投射光源(光波長)──如何在個人裝置上輕巧實現,不佔空間/過多重量?
  • 另外,如何消除:實務上人類操作時的「手震」影響?──以免畫面模糊,難以判讀。尤其當需要觀察細微瑕疵處(e.g.肌理皮溝紋路、皮膚內部的色素分布狀態......等)時。
  • 需要一套「強大、且具人性化的」AI運算系統。最好能自行判讀: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一樣能抓取到相對應的區域影像(e.g.藉由臉上的斑點、顯著皺紋、痘痘等分布位點,三角定位......),去進行「前/後-照片」的影像分析──這樣就不用要求,每次消費者使用時,都得「針尖對毫芒」般精準抓位,不容一絲誤差。不符合人性,也沒幾人能做到!
綜合以上:開發類似的「自我皮膚-攝影&分析系統」──要投入的資源不少,還需要多領域專家協作。簡單來說「燒錢」二字,還未必真能打得過其他「皮膚檢測設備」...

PS.《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一次搞懂~保養品配方的秘密!

PPS. 【BLOG文章~總目錄】My Skin My Forum 護膚保養品DIY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