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尿布疹研究結果~再次表明「皮膚pH」的重要性...@MSMF知識PART
研究比較:嬰兒護理方案 A(含潤膚劑、透氣孔尿布&具pH緩衝濕巾清潔)vs.方案 B(不含潤膚劑、無透氣孔尿布&緩衝能力有限的濕巾清潔),對嬰兒尿布疹:臀部、私密處部位皮膚紅斑嚴重程度的影響?發現...

- 臀部、私密處部位皮膚處於封閉環境狀態下──角質層容易「過度水合」使角質層含水量↑=通透性↑=屏障功能↓。
- 刺激物暴露(尿液、糞便浸漬)、摩擦壓力──使「角質屏障結構損壞(脂質層擾亂、角質橋粒體降解)」=屏障功能↓,導致外界刺激物和微生物容易滲透入侵,造成肌膚發炎,出現紅腫癢痛等尿布疹症狀。
而寶僑(P&G)的研究人員,則進一步探討:
若使用的尿布護理產品,能有助嬰兒「皮膚pH值(一個影響皮膚屏障功能的關鍵指標)」的維持──是否有利防範尿布疹的發生?
改善新生兒皮膚健康:尿布護理方案對皮膚 pH 值和紅斑的影響
招募了80位嬰兒(年紀>7天~8 週齡)隨機分成兩組、交叉試驗A、B兩方案:
並於實驗第0、7、14天時,進行紅斑程度評估;與肛周和私密部位的皮膚pH測量2次(清潔後立即檢測、和隔15分鐘後再次檢測)──結果發現:
- 護理方案 A:使用「含潤膚劑、透氣孔」尿布+「具pH緩衝能力」濕巾清潔
- 護理方案 B:使用「不含潤膚劑、無透氣孔」尿布+「緩衝能力有限」濕巾清潔
![]() |
2組護理方案(先A後B、或先B後A)交叉試驗流程。引用自此文獻 -Fig S1 |
並於實驗第0、7、14天時,進行紅斑程度評估;與肛周和私密部位的皮膚pH測量2次(清潔後立即檢測、和隔15分鐘後再次檢測)──結果發現:
- 「紅斑程度評分」──方案 A 平均下降52%,優於方案 B 下降35%。
- 「皮膚pH值」──方案 A:肛周皮膚 pH=4.94 ± 0.05、私密處皮膚pH=5.08 ± 0.05,均低於方案 B的 5.28 ± 0.05(肛周皮膚)與 5.48 ± 0.05 (私密處皮膚),與胸部pH值(5.03 ± 0.04)相當。
顯然使用「含潤膚劑、透氣孔」尿布+「具pH緩衝能力」濕巾清潔(護理方案 A)──可在清潔前後提供皮膚低pH值維持,並顯著減少皮膚紅斑狀況。與方案 B 相比,使用方案 A 的嬰兒「幾乎沒有或沒有紅斑」是前者的2~3 倍。
「維持皮膚弱酸性(低pH)」有利皮膚屏障,進而有助改善尿布疹紅斑狀況。
其背後原理──許多糞便中存在的酵素(e.g.蛋白酶和脂肪酶)在中性或微鹼性 pH 值下具有最大活性,但酸性pH值狀態下,可以抑制這些酵素的活性作用,進而幫助皮膚角質屏障結構健全,提升對外界的抵抗力。同時勤換尿布+弱酸性清潔行為,除有效減低了尿液、糞便浸漬等刺激物暴露損傷外,也避免了皮膚pH巨幅波動,影響表皮的微環境狀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