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流汗容易皮膚癢? @MSMF 知識PART

有些人一運動流汗就發癢;另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常抱怨:汗水,讓皮膚的「搔癢」(不適症狀)更惡化──但為何「流汗(汗水)」會導致皮膚「搔癢」狀況?──有2種解釋... 「流汗」是人體用來「調節體溫」的重要機制──可以透過「汗水」的蒸發,將身體過多的熱量帶走,幫助身體降溫,維持體溫穩定! 汗水的組成中:絕大部分是「水」(98~99%)──另外包括少量的電解質(e.g.氯化鈉/鉀、碳酸氫鈉)、尿素、丙酮酸和乳酸等。此外,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蛋白酶抑製成分(protease inhibitors)、進入人體的藥物、化妝品成分or金屬,也可能會出現在汗水中,隨汗液排出體外。 所以理論上──汗「水」應該不會造成皮膚「不適(症狀)」的出現! 反而,還有利皮膚健康──例如,其中所含的: *「尿素和乳酸」→是天然保濕因子(NMF)的成員之一,參與角質層的「抓水」作用,幫助皮膚保濕。 *「乳酸」→能幫助維持「皮膚表面→呈弱酸性(微環境)」條件,有利皮膚微生物群-生態平衡,有助皮膚屏障功能健全。 *另外「抗菌肽」成分→更能幫助「打擊有害菌」,是輔助皮膚屏障功能的利器之一。 然而,現實是──有些人,身處高溫環境或運動→流汗時,皮膚就會莫名「發癢」不舒服;或是在皮膚病患(e.g.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 AD ) 身上,也常觀察到「流汗vs.搔癢」之間,存在明顯的連繫,流汗(刺激)→搔癢(症狀)加重。 但為何如此? 「流汗(汗水)→導致皮膚搔癢」...Why? 有關「流汗(汗水)→導致皮膚搔癢」的病理機制──目前研究,尚未有明確定論。 不過,依現階段研究──大概可區分為「直接or間接」2類狀況,來解釋: ●「直接」狀況──皮膚上停留的「汗水」過多→導致皮膚角質層浸潤(含水量過高),使屏障功能衰退;加上皮膚微生態(環境)變化(水分↑),而容易遭受皮膚微生物的侵入(感染),引發炎症反應/搔癢/發紅等症狀。 e.g.私密部位的肌膚搔癢,就往往與念珠菌( Candida sp.)感染有關。 此外,若 加上「衣物→覆蓋/摩擦」影響──會更加重:大量汗水對皮膚屏障的損害─ ─造成皮膚脆弱/易敏感。e.g.夏天常見的長痱子(Miliaria)狀況,就往往因為汗水被衣物所阻,難以揮發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