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敷面膜不要超過20分鐘,以將防腐刺激風險降至最低... @MSMF知識 PART

中國研究:敷面膜的時間越長,則防腐劑「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對羥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的相對暴露量會越高──數據顯示:尤其從25分鐘開始會急劇增加,相比20分鐘或更短時間時,防腐劑的相對暴露量跳升約1.7倍... 敷面膜:利用「精華液+面膜布」緊貼包覆膚表,表皮微環境封閉性提升,使角質層變得濕潤、屏障結構軟化,促進精華液的經皮滲透率,加強吸收作用──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面膜保養,以更快獲取美容活性的功效作用。 不過,在促進「活性成分」吸收的同時──保養品(配伍)中的必要之惡「防腐劑」,不可避免地也跟會提升趁機而入機率,導致引發刺激敏感風險增加。 所以,利用面膜保養──在「最大程度有效化vs.最低刺激風險」之間,應當有所取捨平衡點。 中國研究:敷面膜,應該敷多久為宜? 近期中國Lihong Zhou & Jian Chen等人研究團 隊報告《Investigation of actual exposure to facial sheet mask preceding its risk assess ment》就以「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對羥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這2支常見防腐劑,作為皮膚刺激風險指標──來評估: 人們應該「敷面膜」的時間?使防腐劑刺激風險降至最低 他們招募了175名健康成人受試者,並將其分為兩個亞組。 第一組35人被要求分別使用相同的面膜5、10、15、20、25和30分鐘: 確認「敷臉時間vs.面膜液的消耗用量(=使用前面膜總重-使用後面膜總重)」呈正相關──檢測第5分鐘至30分鐘時,面膜液的使用量會從2.567±0.496g逐漸上升到7.108±0.796g。(參下圖) 敷臉時間vs.面膜液的消耗用量。引用自此文獻 Fig. 1a 然後檢測並計算「苯氧乙醇&對羥基苯甲酸甲酯」的相對暴露量(=使用前vs.使用後的防腐劑含量差異%)──發現:兩種防腐劑的相對暴露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上升,但從25分鐘開始急劇增加──苯氧乙醇的相對暴露量,從 14.8% → 25.2%(@25min);對羥基苯甲酸甲酯的相對暴露量,從 12.8% → 22.1%(@25min)。均約增幅1.7倍的相對暴露量,並隨時間持續上升。(參下圖) 兩種防腐劑的相對暴露量,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