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維持酸性pH值的重要...@MSMF 知識PART
皮膚的「pH值」與「角質細胞的分化和剝落、神經醯胺的合成、及維持皮膚微生物組的生態平衡」息息相關──若皮膚pH值異常,無法維持「酸性地幔(Acid mantle)」,往往皮膚生理紊亂或疾病接續發生... 許多研究已證實:皮膚表面維持「酸性pH值」,構成「酸性地幔(Acid mantle)」層──對皮膚的健康很重要。 因為: pH值會影響~角質的分化和剝落 皮膚角質的最後階段,就是從體表剝落(=去除老廢角質)讓位給下方新生的角質細胞,繼續維持健康的角質屏障結構──而這「去角質」的過程中,關鍵在:把角質細胞橋粒體(corneodesmosomes)蛋白破壞分解,將這用來連結固定角質與角質之間的「鉚釘」作用去除,使體表老廢角質能夠順利剝落;同時激活表皮底部的角質形成細胞持續增殖分化,及時補充新的角質,維持屏障結構完善。 這整個「角質的分化和剝落」過程中,包含「激肽釋放酶相關肽酶(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s)、 絲氨酸蛋白酶(Serine endopeptidases)和組織蛋白酶(Cathepsin)」等3大類酵素參與──然這些酵素的活化程度(反應率)受pH值影響,不同的pH值梯度,會有不同的反應活性──根據研究,它們在 pH 5 左右時,酵素活性最佳、最適當。 pH值會影響~神經醯胺(ceramide)合成 神經醯胺是角質間脂質的重要組成之一,占比超過50%,有助角質間脂質展現層狀液晶型態──除能幫助肌膚保濕(降低TEWL)外;也充當半滲透性屏障,使活性成分得以逐步被肌膚吸收。 而參與神經酰胺(ceramide)合成的兩種關鍵酵素「β-葡萄糖腦苷脂酶(β-glucocerebrosidase )&酸性鞘磷脂酶( acidic sphingomyelinase)」就分別需要pH=5.5~4.5的環境下,才能正常發揮作用。 另外角質間脂質組成,除了神經醯胺(>50%)外,還有膽固醇(25%)與脂肪酸(10~20 %)成分,因此保持「酸性pH」狀態是最好的──若轉變成鹼性(e.g. pH>8),那些脂肪酸分子,可能出現水解(皂化)反應,分子的電性改變,進而影響角質間脂質層狀排列(液晶型態)結構,導致屏障功能受損。 pH值會影響~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的生態平衡 皮膚表面「酸性地幔」最早的假定作用之一是抗菌保護──酸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