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維雅(NIVEA)背後的研究團隊稱:人們所擔心的「日常3C藍光→損害肌膚」在科學上是站不住腳...? 知名品牌「NIVEA-妮維雅」的母公司「拜爾斯道夫(Beiersdorf AG)」集團近日發布新聞稿《 Cell phone screens do not damage skin: Beiersdorf study clears up misconceptions about blue light 》稱: 人們所擔心的「日常3C藍光→損害肌膚」在科學上是站不住腳。 拜爾斯道夫的研究團隊認為: 人們日常使用3C產品,所接觸的藍光劑量,並不足以對皮膚產生損害──即便是在當前COVID-19疫情嚴重的背景下,人均使用3C產品的時間顯著提升──這些人造藍光(劑量)對皮膚的負面影響,仍然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計。 並表示:與其擔心「人造的」3C藍光傷害,那「自然的」太陽光中所含藍光輻射暴露,才應是更值得警惕的!──並舉例:當一個人待在螢幕前30cm處,連續不動10小時,其皮膚所接觸到的藍光劑量,只相當於在中午時分的陽光日曬下1分鐘的量(註:他們以德國漢堡地區的晴天光照估算)。 太陽光中所含的藍光,才是真正導致皮膚損傷的兇手──所以更要注重「抗氧化」保護作用。 MSMF觀點: ●事實:藍光確實會增加皮膚的氧化壓力。 許多報告都表明:人造藍光會誘導活性氧(ROS)產生,而ROS是加速皮膚提早老化、皺紋出現的主兇。(例如這篇《 Can Light Emitted from Smartphone Screens and Taking Selfies Cause Premature Aging and Wrinkles? 》) 拜爾斯道夫的這篇新聞稿,也並未否認「藍光」所致的負面影響──只是內容偏重於「短期」的劑量效應,「3C產品螢幕vs.太陽光」所能散發出的藍光劑量,本來就是不同量級的──誰也無法保證「低劑量的3C藍光」會不會引發長期的累積效應,產生類似或更加嚴重的肌膚損傷? 況且,其文末也稍微推銷了一下他們的「抗氧化-活性:Licochalcone A(甘草查爾酮A,是甘草成分中最具有活性的黃酮類化合物)」研究,與含有此抗氧化活性的產品──所以這篇新聞稿,更像是在市場行銷時,突出與眾不同的話題切入點,來吸引市場目光吧?! 就像「抗氧化」主題,一直都在──但隨著3C產品的普及,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