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喪屍細胞(Zombie cells)」永保年輕?...@MSMF知識PART
這是一種細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後的特異狀態──他們生長週期停滯、卻又不死、還會有SASP釋出多種衰老因子去"感染"周遭正常細胞,一起衰老「喪屍化」... 細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 早在1960年代,微生物學家Leonard Hayflick和Paul Moorhead研究發現:對人類胎兒纖維母細胞培養,最多只能令其分裂增殖約50次(代),之後便會因染色體上端粒(telomeres)的缺失,細胞停止複製增生(此也稱:海佛烈克極限、 Hayflick limit ),然後細胞步入衰老期(Cellular senescence),並最終邁向凋亡( apoptosis)結局 ──由此也衍生「老化與端粒缺陷之間具高度相關」的概念。 因此許多「抗老化或癌症」方面研究,都會針對「端粒」的保護或修復來著手──然而「喪屍細胞(Zombie cells)」的發現,使得「細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似乎不是一開始所想像的那樣單純! 發現「喪屍細胞(Zombie cells)」 故事從2000年開始,當時Jan van Deursen等人研究團隊,對其所培養要用來研究癌症的轉基因小鼠,產生困惑──這些小鼠沒有如預期般發展出腫瘤,而是經歷了一種奇怪的疾病。當牠們到三個月大的時候,牠們的皮毛已經稀疏變薄,眼睛紛紛罹患白內障等病症。之後研究人員費了數年時間才弄清楚原因:這些老鼠正在高速衰老,牠們的身體被一種奇怪的細胞堵塞,這種細胞生長停滯、不會分裂,但不會死。 (參→ To stay young, kill zombie cells ) 後續更多研究的投入,更進一步發現:這些奇怪的細胞還會分泌釋出許多因子,如導致發炎現象的細胞激素(cytokines)、趨化因子(chemokines)、生長因子和蛋白酶等多種成分,來誘導週遭細胞慢性發炎、邁向衰老──這也被稱為「老化相關分泌表現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 換句話說... 這樣的「衰老細胞(Senescent Cells)」有三個特性: 細胞生長週期停滯、不分裂增生──等於所在的組織,得不到新生細胞修補,新陳代謝難以維持,組織邁向老化。 細胞拒絕死亡、不發生細胞凋亡──等於所在的組織出現「冗員」...